风雅篇(第7/9页)

除了音律的崎岖,宋诗的朴拙还体现在它们往往有一些极其质实的表述: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王安石《登宝公塔》

第四句的“暝”字是仄声,读mìng。在第三联里,鼠动鸦飞,可谓庸常之境,然而王安石并没有轻视它,而是将之写得兴味盎然。可见朴实与厚味,是并不相悖的。

近世学者、诗人黄节,宗仰宋诗,写诗取法陈师道,其作品造诣极深:

十年北地无霖雨,甲戌秋阴不肯晴。

阅世残人支病骨,殷闾家狗乱深更。

泥涂绝险输归载,江海昏沉垫我萌。

一念未完今日事,灯前还对顾忠清。

——黄节《秋霖》

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宋诗”,其朴拙之美不减宋贤。此诗写于1934年,为黄节的晚年绝唱。首联写北方十年无霖雨,如今却长时间不晴。次联的“殷”读yǐn,是“震动”的意思——李白“熊咆龙吟殷岩泉”的“殷”字,也读这个音。黄节这里是说,自己久历风霜,多病不寐,夜深强起,闾巷的犬吠声清晰地传进耳朵里。

犬吠闾里,是一种很难有诗意的情景——因其太庸常,而且前人也写得太多。然而“殷闾家狗乱深更”这一句,堪称此诗最有味道之语。在不晴的天气里,诗人深夜不眠,独听闾巷犬吠——时势、心情等元素,都包含在里面了。

第三联说人病思乡,归家之路却险阻难通,而各地的水灾纷纷吞噬无辜百姓(“萌”通“氓”,义与“民”同)。此诗最后一联谈到自己的心事,说如今风烛残年,如果还有什么未了的心事,那就是笺注顾炎武的诗了。“忠清”是顾炎武早年的字,明亡后弃用。顾炎武拒绝仕清,气节凛然。黄节在中国外患日渐加重的环境中,在北大向学生讲述顾炎武其人其诗,自有深意。

这首诗的声调并不高亮,里面的情景也很普通,但字字质实,尽洗浮华,反而收获一种如打铁般铿然作响的劲力。黄节的高远心志、忧世之情,隐耀其中,令人感佩。此之谓学宋有得者。

庄重而能飞扬

严羽说宋人“以文字为诗”,对宋诗的这种面目不以为然。关于这个“以文字为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历来说者甚多,至今没有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把诗写得像散文,即可目为“以文字为诗”:

公独未知其趣尔,臣今时复一中之。

——苏轼《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

前生自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

——苏轼《答周循州》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黄庭坚《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以上都是以文字为诗的例子,读起这些句子来感觉像在读散文,然而它们是诗句。这种做法,亦是其来有自的。在唐人作品里,并不缺少以文字为诗的杰作,古体诗更为常见,如韩愈的《山石》、李商隐的《韩碑》,都似乎是押韵的散文。其实即使是在近体诗里,唐人亦有将诗散文化处理的例子:

伊人卜筑自幽深。桂巷杉篱不可寻。

柱上雕虫对书字,槽中瘦马仰听琴。

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

赊取松醪一斗酒,与君相伴洒烦襟。

——李商隐《复至裴明府所居》

李商隐的这首七律,第三联就是典型散文化的诗句。可见以文字为诗这一做法,并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唐人早已有之,宋人只不过是将之发扬光大而已。

关于苏轼的诗句“前生自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在“民国”时还引发了一个故事。陈寅恪先生为投考清华大学的考生出国文试题,里面有一个对对子的题目,陈先生出了上联“孙行者”,要求学生对出下联,用意是希望考生能够对出“胡适之”。陈先生出这个上联的灵感,就源于苏轼这两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