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香消玉殒为谁念(第14/19页)
从发掘实例来看,殉葬品中,绝少有纸制品,就嗜好字画的乾隆帝后梓宫中,也未有随葬字画的先例,档案中也未见记载。究其原因,可能与清陵中地宫较浅,道光陵以前又没有渗水孔,地宫比较潮湿等有直接的关系。
帝后妃生前的头发、牙齿和指甲被剪掉后,往往收集起来,有的在死后随葬棺内。如慈禧棺中,就发现有一包她生前的指甲和几颗牙齿。
第三类是先帝的遗念。先帝死后,其日常所用要赏给遗孀,作为纪念。后妃死后便将一些遗念,带进棺中随葬,这在宫中是允许的。如道光帝彤贵妃棺中就安放有宣宗遗念:青玉暖手一件、玛瑙烟壶一件、沉香手串一盘(随红玛瑙佛头塔、松石坠角)、发二包。
陀罗尼经被。是覆盖于死者尸身上的被子。陀罗尼,佛教名字,梵文的译音。意译“总持”,表示地所闻法,能总摄忆持,不会忘失。佛教密宗认为其咒语能包含众多经义,称之为“陀罗尼”。陀罗尼经被为佛教密宗圣品,清代,从皇宫到王公大臣奉旨使用。
这种经被上满印梵文密咒,即梵文陀罗尼大悲咒。书写形式多为旋转或盘旋。有的是印上去的金字,有的是织上去的。经被的质地多为绫、绸,颜色各异。
后宫主位死后,棺中宝物均已安放完毕,最上面就要盖一床陀罗尼经被了。盖上这种经被,是对死者的敬重和安慰,可为死者超脱苦难,尽快进入极乐世界。
慈禧陵被盗后,她的经被幸存下来。这床经被制作精美,幅面又大,图文布局得当,华丽无比,上面原来缀有820粒珍珠,弥足珍贵。
金井随葬品。金井位于清陵地宫金券之内,在墓主棺具的正下方,是一个中心探井。其深不过1.5米,直径约40厘米。金井对清陵的营建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地下各券及地上各建筑的位置。
为求得息壤,清宫主子们生前多次将自己珍爱之物放入金井之中。清宫档案中,明确记录下了慈禧太后生前分别于光绪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十二年三月初二日、十六年闰二月十九日、二十八年三月初十日、三十四年十月十二日、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共6次向金井中投放大量珍宝。主要是珠类制品和金银器。其中,光绪十六年中投进的正珠手串一盘最为名贵,此一件在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初五日,奉懿旨取回。可惜,这些珍宝于1928年被匪徒劫掠。光绪帝金井中,投放有250多件随葬品,主要是子母球、怀表、各类宝石制品等物。
册、宝。作为地宫随葬品,册、宝虽然不是名贵物品,但在清代却是很神圣的。“册”是册文,“宝”为印玺。有绢、玉、金、银、木等不同质地。后宫主位们生前死后都要用册、宝。
死后所用册、宝,根据质地不同,所用地方不同。玉质册、宝,要供奉在太庙之中;绢册、宝,供奉完后要焚化掉;只有香册、宝用完后要随放在地宫之中。
地宫随葬册、宝由檀香木制成。陈放时,皇帝陵陈于穿堂券之中(光绪帝册宝在金券),皇后陵则陈于金券之中,都是左册,右宝。册、宝放在各自的箱子中,箱子陈列于石座之上。慈禧的香册、香宝都保存下来,是我们研究清代丧葬典制宝贵的实物资料。
乾隆裕陵地宫出土的金花蝈蝈。
乾隆裕陵地宫出土的金团花。
从殉葬品透视出来一定的文化信息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古代的一切丧葬活动都被列入文化的范畴里。丧葬文化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清陵也是一样,从那些出土的地下物品中,完全可以透视出当时最先进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