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缘会:琼花房(第6/8页)
崔护在唐朝灿如繁星的诗人中并不起眼,在其传世诗作中,唯有《题都城南庄》一首广为众人所熟知。然而,大家都知道那句“人面桃花相映红”,却不知道,其实这其中尚有一个和桃花一样灼灼照人的爱情故事。
崔护是博陵县一位年轻书生。他天资纯良,才情俊逸,但性情颇清高孤傲,平日里常是独坐寒窗埋头苦读,极少与他人交游往来。
这一年清明,天气晴好,桃花艳,柳色深,春意浓,晴阳暖照。崔护一时兴起就放下书本,独自出城寻春。他漫无目的地行走于春山春水间,不知不觉离城已远,来到一处僻野。那里农舍零落,只在山坳处桃林中,隐约见得一座茅屋。
崔护此时腿酸口渴,就快步向那茅屋走去,临近屋舍,只见桃林蔚蔚然然,满树桃花灼灼,风中满是绕人的清香,崔护沿着桃林间的曲径一直走到柴门前。他立定,轻叩门扉,问到:“小生寻春路过,想讨些水来解渴。”
这时,屋内走出一位少女,布衣素髻,明眸善睐,她请崔护落座,即为他张罗茶水。崔护细细打量眼前的少女,只见她一双眼秋波盈盈,面容白里透着淡淡的红,不施脂粉,却宛如院中的桃花。
崔护看得发怔,未免失态,只得努力稳住外露的情绪,轻轻呷着茶水。接着,他状若闲聊地问起少女的姓氏及家人。
少女心中明了崔护的心意,而她也同样倾心于这位风华正茂,长身玉立的年轻书生,只是她不敢在一个陌生男子面前敞开心扉,所以无论崔护问什么,她一味含羞不语,但那含情脉脉的目光却泄露了心中的一切。
其实,崔护也与少女一样无措。平日里独来独往的他不甚明白女子心事,而饱读圣贤书让他不能做出热烈轻浮的举动,只好收心敛神,默默地饮茶。
眼看日头偏西,崔护不得不起身告辞。少女送他出院门后,独自倚在柴扉上默默地目送他渐行渐远。门前的丛丛桃花映着门下桃花般的少女,真是一副绝妙的春景图。
回到家中,崔护收敛了心神,继续苦读,情潮涌动的内心随着桃花的萎落而渐渐平静。然而,到了第二年桃花盛开的时节,崔护不由得想起城南旧事,他带着无法压抑的冲动一路向城南寻去。
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去年那座茅屋,那开得正好的桃花,那院落,那柴门,一切如故。只是这次,他叩了许久的门都不见那桃花般的伊人出来,崔护顿觉冷水浇下,火热的心凉了大半。
他一人枯坐在桃树下,待到夕阳西斜,仍不见有人归来。他心灰意冷,就在房门上提笔写下一首绝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这次寻人未得,心中委实放不下,以至无心书本,茶饭不思。数日后,他决定再去一次城南茅舍。
崔护带着忐忑的心情一路走到茅舍,谁知尚未走近就听到一阵哭声。他不明所以,忙去叩门询问究竟。只见这次出来应门的是一个白发老者,颤颤巍巍,涕泪纵横。老者对崔护上下打量,问道:“你莫非就是崔护?”
崔护有些讶异,却忙点头称是。老者一听,大放悲声:“就是你杀了我的女儿啊!”崔护听后,大为惊诧,只听老者哽咽道:“小女年方十八,知书达礼,待字闺中,自从去年清明与你相见,便日夜挂念,等你再度来访。奈何一年来不见你的踪影,她本已绝望,前些天便去亲戚家小住。谁知归来时,见到门上你所题之诗,她便不食不语,不出几日便一病不起,撇下我一人独自去了。我已经老了,只有这一个女儿相依为命,本想为她觅得一个如意郎君,让我们父女从此有所依傍,如今她却先我而去,难道不能说是你杀了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