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莫奈的崖径(第38/39页)

有一天早上,我醒来,看见黑暗笼罩B城,阴沉沉的云快速飘过天际。我完全清楚这意味什么。秋天不远了。

数小时后,乌云散去。仿佛为了补偿自己的小恶作剧,天气似乎从我们的生活中抹除所有秋天的暗示,给我们当季最和煦的日子。但我已经注意到那个警告,就像不予采用的证据即使从听证记录中删去,也难以排除陪审员知道该项证据的事实。我意识到,我们两人过的是借来的时间。时间始终是借来的,而就在我们最无力偿还、还得借更多的时候,借贷机构却要强索额外费用。我开始在心里为他拍下快照,捡起从桌上掉落的面包屑,收集起来,藏到我的秘密基地,并且可耻地列出清单:岩石、崖径、床、烟灰缸的声音。岩石、崖径、床……但愿我像电影里子弹用尽的士兵,义无反顾地丢掉再也无用的枪;或像沙漠里的亡命徒,不肯节约壶里的饮水,反而屈服于口渴,开怀畅饮,然后将空掉的水壶弃置路上。相反地,我把小东西收集起来,准备在未来贫瘠的日子里,让过去的微光带给我温暖。我开始不情愿地从当下偷取物事,好偿付未来将背负的债务。我知道,这和晴朗的午后合上百叶窗是同样的罪行。但我也知道,在玛法尔达迷信的世界里,预期最坏的状况,确实是预防坏事发生的好办法。

有一天晚上我们去散步,他说他很快就要回美国去,我这才发现我所谓的先见之明是多么徒劳无益。炸弹绝不会掉在同一个地方;而这一颗,我怎么也没料到,就恰好掉到我的秘密基地里。

奥利弗要在八月的第二周回美国。才进入八月没几天,他说他想在罗马逗留三天,趁那段时间找他的意大利出版商处理手稿。接着他会直接飞回家。问我想跟他一起去吗?

我说好。我不该先问过父母吗?不需要,他们从来不反对。对,但他们不会……他们不会的。听说奥利弗要比预期更早离开,并且要在罗马度过几天,母亲问他能否让我同行——当然啦,要经过他这个“牛仔”的同意。父亲则没有反对。

母亲帮我打包。如果出版商想带我们去吃晚餐,我需要一件正式外套吗?没有什么晚餐。此外,人家怎么会邀我去?母亲认为我还是应该带件外套。我想带背包,像同龄的孩子那样旅行。随你。不过,显然背包装不下所有我想带的东西,她只得帮我清空背包再重新打包。你只是去个两三天。关于我们在一起最后几天的确切计划,奥利弗或我都未曾言明。母亲永远不会知道,那天早上她口中的“两三天”是如何刺伤了我。我们打算住哪家旅馆?膳宿公寓之类的吧。没听过,不过她这种年纪的人哪会知道,她这么说。父亲不答应。他亲自替我们订房间,说是礼物。

奥利弗不仅打包好那个粗呢袋,在我们要赶搭开往罗马的快车那天,他还好不容易拿出行李箱,分毫不差地摆在他刚到那天我砰的一声在他卧房重重放下行李箱的地方。那天我曾将时间快转到我收回我房间的那一刻。现在的我则想知道,我愿意放弃什么,只求能倒转回六月底那个下午,我依礼貌带他参观我们家,又自然而然进展到一起走去弃置铁轨旁烤焦的空地附近,在那里接受了许多“回头再说”中的第一剂。任何与我年纪相仿的人,在那一天,都宁可打个盹,也不想长途跋涉那么远。显然,我早就知道我在做什么了。

是这前后的对照,或者他房间清空后有如遭洗劫般的整洁,令我感觉喉咙里仿佛打了个结。与其说这让我联想起在短暂的愉快旅行后,人待在旅馆房间等候脚夫帮忙把行李搬下楼,不如说像是一间空荡荡的病房,你的东西已经收拾干净,而下一个要住进来的病人和一周前的你一模一样,仍在急诊室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