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文艺女青年(第15/25页)
在起点失去希望,在终点将其找回,朵拉的旅程,在夜里开始,在黎明结束,这也许是导演用心良苦的一个暗示。人的这一生,是不是真的只有在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之后,才可能寻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在人生旅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才会真正明白,什么叫做希望?要经历过灵魂上无数次的生死轮回,才能真正看到黎明?那些在风中飘逝的答案啊,我的朋友,你可曾还在守望?
终于,她寄出了那些信。她在用一辈子学习怀疑之后,学会了相信。
你所不能了解的人生
在电影开演后十分钟,我曾经怀疑过自己能否看懂这部电影。三个女人交替地出现,不断切割转换的镜头,以及在此之前读到的模棱两可的内容简介,这似乎是预示着这不会是一个或者三个简单的故事。然而在电影看到二分之一的时候,我开始流泪,并且一直到电影的最后结束。在网上,我看到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关于女人的电影。也有人说是同性恋题材或者干脆是没看懂,因此我想把我自己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也算做是一种解读吧。一个关于女人又完全与女人无关的解读。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复杂的电影,复杂只是因为交织在一起的三个故事看上去过于平淡罢了。三个女人的一天都是很普通的一天,似乎都是被一本书《达洛维夫人》联系在一起。因为她们如此不同,所以这种联系看上去有些牵强,弗吉尼亚·伍尔芙——一个天才,一个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劳拉·布朗——一个家庭主妇,一个被天才所改变的女人。而克拉丽萨——一个编辑,一个守候天才的女人。她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完全不同的家庭,然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她们内心都依然活着的梦想,内心强烈渴望成为的自我,以及她们所不得不面对的庸俗的生活。这才是真正将她们连在一起的东西。
这庸俗的生活也是我们很多人所必须面对的,它就像一个牢笼,困住我们的梦想,让我们窒息,不得逃脱。对于弗吉尼亚·伍尔芙来讲,这牢笼就是在里齐蒙德的平和安详的生活。为了避免她再一次精神病发作,她的丈夫雷纳德把她带到这个小镇上,为她买来印刷机,为她开办出版社。然而这一切努力都不能让她过上他所期望的那种“正常”的生活。因为她是弗吉尼亚·伍尔芙,这就注定了她终将为探求人生的真谛而活,终将不能成为一个安于享受阳光和青草味道的某个男人的女人。虽然这条路是充满了荆棘而危险的,甚至可以把人逼疯,但是这是她无法放弃的东西。她羡慕她的姐姐可以享受世俗的快乐,在告别的时候她狠狠地亲吻着姐姐问:“你觉得有一天我能逃脱么?”这逃脱,也许指的是疯癫,也许指的是她的命运,然而她终究无法逃脱。或者说当这一天结束的时候,她终于做出了选择。
回到伦敦,回到动荡喧嚣的生活中去可能意味着再一次精神病的发作,可能意味着死亡。然而她说,“如果让我在死亡和里齐蒙德之间做选择的话,我选择死亡”。
雷纳德看着她眼神里的坚定,哭了。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尽管你是那么地爱他们,尽管你愿意为他们付出你的一切,你将注定无法把他们留住。
这样的人身上,是会有一种巨大的孤独和虚无感的。这是这种人的天性,也许很多人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只是有的人不愿意面对,而选择了戴上面具,躲藏在世俗的情感和生活中使自己麻痹起来而已。这也就是家庭主妇劳拉在看那本《达洛维夫人》之前所过的日子。虽然影片中并没有描述她在这一天之间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是有理由相信,她曾经很可能和所有女人一样,努力做一个好主妇,照顾好丈夫和儿子,但不幸的是,无论她怎样努力,她都不能做好,也不能喜欢上这样的生活,喜欢这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