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奇言妙语(第12/28页)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秋开始,邓艾从东南转战至西北,对抗蜀国姜维。
此时,邓艾已因功被封为方城乡侯,领安西将军。到魏元帝景元三年(公元262年),七年间,魏国西北之梁柱,唯邓艾一人而已。
邓艾吸取了司马懿的经验,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以守为攻,广修工事,大打消耗战,姜维多次无功而返,甚至惨败。
邓艾的辉煌在消灭蜀国的战斗中达顶点。
公元263年秋,魏国兵分三路猛攻蜀国。在姜维阻钟会大军于剑阁时,邓艾走了一步险招:这年冬天,年近七十的将军率军南出阴平小道,飞越险峰深谷七百余里,进入荒无人烟的大山,一路向成都方向奇袭而去。
等走出大山时,兵锋已至蜀国腹地重镇江油!
蜀将以为神兵天降,不战而降。随后,邓艾率军奔袭绵竹,以孤军死战,力斩守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绵竹一失,成都在望,此时蜀国军队斗志已无,后主刘禅很快投降,邓艾率军兵不血刃进入成都。
此时,比姜维更愤怒的是钟会:自己在剑阁与蜀军相持,却被你邓艾抢得先手,拿到入场券!到哪儿说理去?
占领成都后,邓艾的感觉有点飘,或者说开始骄傲。其实,他本来就是很骄傲的。
小时候,家庭贫困,邻人救济,邓不言谢,骨子里自是有一份别样情怀。现在,邓艾在骄傲中采取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行动,越过司马昭,擅自分封了蜀国投降的君臣。
随后,邓艾坐镇成都,连续上书洛阳:“大将军!现蜀地已平,当留兵镇蜀,乘机攻吴。此前,应整军修农,打造军舰,做顺流之势。同时,厚待蜀国君臣,以给吴国看,遣使入吴,后者有望不征而定……”
司马昭不快,叫监军卫瓘向邓艾传达他的意思:“邓艾,你此番平蜀,建大功,这没什么问题,但重大决策,还应得到洛阳批准,不可轻动。”
话说到这份儿上,已经很明白了。现在需不需要顺流拿下吴国,不是你该想的事。
邓艾却看不出个所以然,依旧理由十足地给司马昭回了封信:“天下三分,蜀国已平,还剩下东吴,实应早日平之。将在外,如刻板等待朝廷的正式命令,就把时间都耽误在路上了。作战之道,当在灵活,万不可拘泥常理而失去时机。”
邓艾的话有错吗?
没有。
邓艾错了吗?
错了。
正像上面说的,伐不伐吴,不是你邓艾要考虑的事。
况且,此时洛阳的形势很复杂,司马昭急于做的是:灭蜀后,怎么废魏主称帝,而不是立即扫灭吴国。
在农业和军事上,邓艾是天才,但在政治上,他还是非常幼稚的,一句话:搞不清状况。
功高盖主,擅封刚投降的敌国君臣;握兵不还,强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事有些大了。司马昭很生气,但想到写信时邓艾严肃认真的样子,他又摇摇头了。
司马昭想起几年前的一件往事:邓艾从西北前线回洛阳向司马昭述职。一张嘴,口吃的毛病又犯了:“艾艾艾……”
司马昭戏谑:“你说‘艾艾’,是几个邓艾呢?”
邓艾想了想,答:“‘凤兮凤兮’,说说说……的是一只凤凤凰啊!”
一个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权臣,一个是三国后期最优秀的将领,这一问一答倒也亲切。
但现在,拿着邓艾的书信,司马昭想的是:邓艾啊,你说起话来结巴,这信写得倒挺顺溜。此时,他又收到钟会诽谤邓艾的信。
司马昭闭目想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决定收捕邓艾。
被监军卫瓘逮捕这一年,身在成都的邓凤凰已经六十七岁了。
邓艾被捕,过程急促而简单。之所以顺利捕捉了邓艾,在于邓艾刚急、自负、刻薄和忠厚相混杂的性格,前三点使他与部下不睦,所以卫瓘入城时邓艾没接到一点消息;他又很忠厚,在被捕时没做任何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