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奇言妙语(第14/28页)

怒怨的孙秀随后采用冷战的办法:你不骂我吗?那我死活不见你。蒯氏没办法,只得求助于晋武帝司马炎。

最后,在司马炎的斡旋下,夫妻才和好。

现在,身在洛阳的蔡洪,就好几次被侮辱。前几次他都忍了。但事还没算完。

这一天,在洛阳郊外的伊水之畔,几个因郁闷在散心的南方青年又被游春的洛阳士人拦住了。此时已是日暮时分,那几个洛阳士人倒是显得挺有礼貌,首都的嘛,其中一个抱拳拱手:“如果我没猜错,几位是从南方吴楚之地来的吧?”

蔡洪:“没错,怎么了?”

洛阳士人笑道:“就是随便问问,怎么样,这伊水风光可比得上江南?”

蔡洪:“确实不错,快赶上我们那儿的会稽了。”

洛阳士人一皱眉,他的伙伴趁机插嘴:“会稽?那儿的山水能有洛阳好?”

蔡洪朗声大笑。此时,他身后的几个南方伙伴也笑起来;同时,他们心里也在嘀咕,不知那几个洛阳人会怎么为难他们。

洛阳士人见蔡洪没说话,认为受到了轻视,说:“我们大晋正在选拔贤良,为此不惜下陋巷,上高山,为的是发现奇才。而你只是南方亡国之臣,有什么勇气和才能敢来洛阳?!”

这次真的把蔡洪说恼了,他心里想:没错,我们吴国确实被你们灭了,关于这一点,我们认了。现在,我们热情地北上与你们合作,想为新的王朝出力,你们倒好,老拿这个说事儿,还就没完了!

蔡洪随之高声道:“我告诉你们,明珠不一定仅仅出在中原的河里,美玉也并非都是从昆仑山上采的!大禹生于所谓的荒蛮之地东夷,周文王则来自西北边陲,我的意思是,又有谁规定贤明的大人物一定只能出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当初,周武王讨伐无道的殷纣王,一举灭了他,把殷商那些自以为是的顽民迁移到了洛阳一带。现在,我怎么看着诸位眼熟呢,难道你们就是那些殷商顽民的后代吗?”

可以想象那几个洛阳士人羞愧的模样。

回城的路上,同伴都称赞蔡洪说得好:太解气了!

此时月已初升,举头遥望,蔡洪却没感到多么高兴。

蔡洪看到一个洛阳老农牵着黄牛从身边悠闲地走过,这让他想起吴国那望月而喘的水牛。故国风物,依稀梦中。

无论如何,伊水之畔的那个洛阳人说的是真实的:他们是亡国之臣!孙仲谋的吴国,已经完了!这身边的黄牛不是吴国的水牛;这头上的月亮,不是吴国的月亮!

其实,魏晋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只有华夷之辩,而无南北之分。到了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权力中心和经济中心在长安与洛阳,即关中和中原地区,这种优势是压倒性的,没江南什么事,所以南北之间也没有什么问题发生。

到了魏晋时期,南方人北方人的概念渐渐清晰起来。尤其是晋灭吴后,大批吴国旧臣出于种种原因北上求官,很是艰难,遭到北方人的排斥和歧视。这歧视除了他们是亡国之臣外,还有着强烈的地域原因。

但很快,随着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的到来,五胡乱华,中原崩溃,北方士民出奔江南,情况急转直下,以往很具心理优势的北方人突然失去故土,跑到江南寄人篱下。

南方人此时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方面,多少有些幸灾乐祸;同时,又有一种可与北方人平起平坐的兴奋;甚至有心理优越感和对北方人的报复性歧视。

尽管有此背景,但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土著士人仍少有进入权力核心者,顾荣、顾和、贺循、陆玩、陆晔等人虽位居高官,但却并非掌权者,甚至到了南北朝时,齐高帝萧道成欲用南人张绪为仆射,征求琅邪世家王俭的意见,后者答:“绪少有佳誉,诚美选矣,然南士由来少居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