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北魏政权中期的战争模式(第9/17页)
焘得黄甘,即啖之,并大进酃酒,左右有耳语者,疑食中有毒,焘不答,以手指天,而以孙儿示奇曰:“至此非唯欲为功名,实是贪结姻援,若能酬酢,自今不复相犯秋毫。”又求嫁女与世祖……[45]
拓跋焘当宋使之面饮食刘义隆的赠品,可见其无畏与大度,这也是向刘宋方面传达其自信、坦荡。此“世祖”即后来的孝武帝刘骏,可见拓跋焘在彭城之下数次要求与刘骏见面,也是想为女择婿。这段记载出自《宋书·魏虏传》,当来自刘宋使臣见闻,真实且生动。但有意味的是,到了《魏书》中,这次的会见就变成了宋人求婚、拓跋焘不允:
义隆使献百牢,贡其方物,又请进女于皇孙以求和好。帝以师婚非礼,许和而不许婚。[46]
魏收编著《魏书》时,已能见到沈约《宋书》,其《魏书·李孝伯传》中李孝伯应对宋人的记载,就全抄自《宋书·张畅传》。但何以这次江边的会见就改为了刘宋方面主动,而拓跋焘矜持?可能是北魏在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之后,逐渐接受了汉代正统的礼仪观念,所以当初拓跋焘直率、坦荡的表现,在后人眼中却变得粗野,只好对史实进行改造文饰。
第二节 北魏进占淮北青齐与作战模式转型
由于拓跋焘时期战争频繁,北魏国力消耗较大,拓跋濬继位后较少发动大规模战事。这和拓跋珪之后的拓跋嗣朝颇类似。再到献文帝拓跋弘即位时,刘宋境内发生大规模内战,边防将帅纷纷倒向北魏,或者在南北政权之间摇摆。魏军抓住这个机会,占领淮河以北及青齐地区。和450年拓跋焘对刘宋的战争相比,献文帝时期的北魏政权及军队更加适应中原的战争形式。所以在这一轮战事中(466—469年),北魏已经能较熟练地进行对城池的攻坚战,后勤补给也更多地依靠后方运输而非劫掠,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战争;同时,魏军也能迅速地接管战区的行政体系,进行有效管理。这些都保障了魏军顺利进占淮北、青齐地区并建立稳定的统治。下面就对北魏进占淮北、青齐过程中的特点进行讨论。
尉元的淮北战事
465年,刘宋政权因前废帝刘子业的昏乱和遇刺陷入内战。魏天安元年,宋泰始二年(466年)九月,宋明帝刘彧平定了长江流域的反对势力,开始进兵控制边境州郡。徐州刺史薛安都(治彭城)、兖州刺史毕众敬(治瑕丘)、汝南太守常珍奇(治悬瓠城)从未支持刘彧夺权,在朝廷方面的军事压力之下,他们向北魏求降,并请求军事援助。北魏遂兵分两路:东路尉元领兵进占瑕丘、彭城;[47]西路西河公元石领兵进占悬瓠城。至十二月,由于投诚者的接应,两路魏军顺利占领彭城、悬瓠。此时宋军主力溯泗水而上试图夺回彭城,所以这里的战事最为激烈。这年冬到次年春,尉元所部连续击败宋军,斩俘数万之多,并循泗水而下,进占宿豫、淮阳等城。
在进占彭城之后,尉元发现城内已久无存粮,居民“人有饥色”,于是向朝廷请求:从后方的冀、相、济、兖四州运粮食到彭城,运输方式则是用缴获的宋军船只九百艘,经黄河、清水、泗水航道水运。献文帝批准了这个方案。而且尉元所请求的不仅是军粮,也包括“济救新民”,即救济当地民众的粮食。[48]和450年魏军南伐时在淮河南北的大肆抢掠相比,尉元的措施是一种根本性转折,有利于争取原敌占区的民心。在西线,魏军进占悬瓠城之后,又继续向南进攻汝阳,宋军刘勔所部进行阻击,缴获魏军运粮车多达一千三百辆。[49]魏军从悬瓠向南扩张的势头由此被遏制,但这也说明,魏军采用了自后方运输军粮补给的方式,不再倚重在战区的劫掠。
尉元巩固淮北占领区的另一个举措,是尽量利用原来的地方官维持本地秩序,并尽量用劝降的方式争取敌方官员。在接受刘宋的州刺史投降后,尉元多让其继续担任原职,同时任命一名北魏军官一起担任刺史,共同管理地方政务。如薛安都投降后,北魏仍保留其徐州刺史之职,同时尉元也加徐州刺史,实际是薛安都协助尉元管理徐州;宋兖州刺史毕众敬投降后,尉元任命魏中书侍郎李璨与其“对为东兖州刺史”(因为北魏原有兖州,治滑台,所以暂以瑕丘一带为东兖州);宋东徐州刺史张谠被劝降后,尉元又命魏“南中郎将、中书侍郎高闾领骑一千,与张谠对为东徐州刺史”[50]。这种方式体现了对投诚敌将的信任,有利于平稳接管占领区政权。所以北魏此次顺利占领淮北,且一直维持着比较稳定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