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理性选择与功能的解释(第10/11页)
避免这种谬误的一种办法,是要说明被研究的个体是理性的,以及被解释的制度和社会惯例是被设计用来完成预期的效用目的的。在这种办法中,效果能够解释原因。例如,我们可以说,国际能源机构的形成,可以通过它对消费国的石油供应,以及美国主宰联盟的稳固性这类的预期效果来解释。另外一个受欢迎的克服这种逻辑谬误的办法,是要说明这些不能完成专门功能需要的制度和惯例最终是会消失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以及经济学中关于竞争性经济状况下的边际成本价格理论,依据的就是后一种逻辑。功能障碍的突变,以及那些不能适应边际成本价格走势的公司,终将是要消失的。因此,在我们这个主题研究中所运用的功能的论证,必须依靠理性预期这个前提。除非行为者能够被假设去预期它们行为的效果,不然,效果是不大可能解释原因的,理解国际机制的功能将不会有助于解释它们所以产生的理由。[4]
在发展一种国际机制的功能理论的时候,我将部分地依靠前面探讨的囚徒困境的逻辑和集体行动理论。但是我还将使用当代经济学家们发展出来的“市场失灵”理论。我们将会看到,市场失灵理论在建构我们的理论过程中是有帮助的。不过从事世界政治研究的学者们对这方面的文献还不熟悉,所以这里有必要阐述一下市场失灵理论的一些基本思想。
市场失灵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假设行为者和资源的效用函数任其处理的话,市场调节下的互动结果是次优的,也就是说对所有各方都有好处的协议不会产生。阿克洛夫(Akerlof, 1970)在分析“次品市场”(market for lemons)问题时,已经提供了关于这种现象的一个有力的例子。就像阿克洛夫所解释的,拥有旧车(次品)的车主比那些拥有保养良好的旧车的车主,有更强烈的动机将他们的车子出手。因为可能的买主知道他们不能决定一辆旧车是次品,他们将坚持支付少于一辆质量较好旧车真正价值的价格,以备承受可能因为受骗而买到劣质汽车的风险。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那些拥有保养良好旧车的车主将不能以真正的价值出售其旧车,因而可能不愿以市场将要承担的折扣价格出售其旧车。这样一来,相互都有利润的交易将不会发生:由于阿克尔洛夫所说的“质量不确定性”(quality uncertainty)的缘故,那些将以一个给定价格买一辆较好旧车的买主,和那些以特定价格出售其旧车的卖主将不能完成这笔交易。
在市场失灵状态中,问题不在于行为者(假设是理性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自身的弱点或者缺陷,而在于整个体系的结构和制度(Arrow, 1974)。[5]体系特有的特征所强加的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成本),对行为者之间有效的合作制造了障碍。因此,制度的缺陷对协调的失败是要负责任的。为了纠正这些缺陷,有意识的制度创新就是必要的。例如,旧车市场中一个有用的创新,就是在一个社区中拥有很好信誉的汽车交易者的制度。那些拥有很好信誉的车主,将会比那些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的个体车主以更高的价格出售旧车。交易者信誉对买主信心的影响,可能使交换在买主和卖主之间产生,而没有这种制度,交换可能是不会产生的。
关于集体行动理论、囚徒困境以及市场失灵理论的文献,都说明了一种功能的解释途径在发展一种制度理论中的意义。根据这些论证,制度是为了克服那些使相互有益的协议不能达成的缺陷而形成的。它们预期的效果解释了它们形成的原因,不管这些效果是从一个可靠的交易者在出售旧车中所获得的福利收益,还是由于政府在世界政治经济中能够协调它们的行动而获得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