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霸权之后》基欧汉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新自由制度主义(第8/9页)
注 释
[1]2000年,在华盛顿结束的美国政治学会千年会议上,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的资深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接替基欧汉,成为新一届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2]Robert Keohan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89.
[3]两人后来又撰文对1979年版的《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见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Revised,”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41,No.4,Autumn 1987,pp.725—753。
[4]限于篇幅,这里不能一一列举基欧汉教授的著述,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迈克尔·苏赫(Michael Suhe)为基欧汉撰写的学术评传后面所附的“基欧汉著述一览”,见Michael Suhe, “Robert Keohane: A Contemporary Classic,” in Iver Neumann and Ole Waver, eds.,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asters in the Making,London: Routledge, 1997。
[5]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S. Nye, eds., Transnational Relations and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6]这可从里斯-卡彭最近编辑的《跨国关系研究的回归》一书中看出来,见Thomas Risse-Kappen, ed., Bringing Transnational Relations Back In:Non-state Actors,Domestic Structure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7]Robert Keohan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 p.25.
[8]“颠倒的第二种设想”是由古勒维奇(Peter Gourevitch)在1978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这种“设想”强调研究国内问题的国际根源,见Peter Gourevitch, “The Second Image Reversed,”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tion,Vol.32,No.4,Autumn 1978,pp.881—912。
[9]苏长和:《中国国际关系学:问题与研究方向》,载《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2000年第1期。
[10]Robert Keohan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 p.28.
[11]见迈克尔·苏赫前引文第114—115页。
[12]感谢刘建军博士最先提请我注意到社会科学研究中“裂缝”问题的意义。
[13]“霸权稳定论”这个词是由基欧汉最早在《霸权稳定论和国际经济机制的变迁(1967—1977)》一文中使用的,这篇文章收在基欧汉《国际制度与国家权力》论文集中。
[14]或者说是一种国际公共物品,著名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曾经撰文论述国际公共物品问题,见Charles Kindleberger,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 without International Government,” i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rch 1986,pp.1—13。
[15]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可以说,当代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两本理论著作——《霸权之后》和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的观点,都受到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的影响。
[16]注意,强制性力量只是克服集体行动困境的方法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方法,有时也不是最有效的方法,见Michael Laver, “The Political Solutions to the Collective Action Problem,” in Political Studies,June 1980,pp.195—209;也见Michael Taylor, The Possibility of Coopera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7]应该承认,基欧汉对霸权稳定论的基本观点并无太大的异议,在基欧汉看来,霸权稳定论是一种“粗糙的有待加工和提炼的理论”(a crude theory),需要进行修正,见Robert Keohane, After Hegemony,pp.32—41。
[18]Stephen D. Krasner, ed., International Regime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3, p.2.
[19]基欧汉对国际机制功能及效用的分析,主要见《霸权之后》第五章。秦亚青教授在最近的一本著作中对国际制度与霸权体系的护持,也有精彩的阐述,见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美国在国际武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1945—1988)》,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0—2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