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第5/5页)

显然心灵是个神圣事物,不受外界印象控制。

这篇短论不拟涉入玄学与神秘主义领域,而仅希望得出一些对爱诗的人有所裨益的实际性结论。将人们对诗人的兴趣引向诗篇本身乃是一项值得嘉奖的举动:这将有助于对实际诗作得出更为公正的评价,不管是好诗坏诗。有不少人对诗中所表现的真实情感颇表赞许,也有一部分人对它的技巧长处很有眼力。但是真正读得出哪里表达了重要情感(这种情感的生命力只在诗的本身,而不在它作者的身世)的人则为数不多。艺术的情感乃是非个人的。这种非个人化的获取只有当诗人将其自身全部交付给他所致力的作品才有可能。另外也只有当他不仅生活在当前,而且生活在过去的当前,只有当他不是知道哪些是陈旧事物,而是知道哪些已经具有着新的生命,只有这样他才能懂得如何去做。

高健 译

□读书人语

艾略特以其长诗《荒原》,而荣登现代派诗歌的宗师宝座。其诗论《传统与个人才能》则以逃避个性与情感,整合传统与创新而显赫。

作为一篇创作的经验之谈,作者尽量避免情绪色彩,以冷静的理智平静地阐述诗歌创作与鉴赏的要肯,这使全文观点明确。因为是诗人,艾略特得以避免生涩、冗长、繁琐的概念堆砌,对每一个旧有的概念,都加以自己独到的理解与诠释。同时逆辑简洁,构成一种明快的思维节奏。也因为是诗人,他不太思辩,而是以对生动的诗歌例证的分析,精到而富有说服力地阐述观点。这使这篇文章,立论扎实骨肉丰满。作为一个诗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一改诗歌修辞的习惯。语言平白晓畅,比喻贴切自然,显示出一种朴素而活泼的文风。这在理论文章中是尤为难得的。

正如他对诗歌的理解:“诗不在渲泄感情,而恰是要逃避感情;不在表露个性,而在逃避个性。”他的这篇创作谈,也以情感的节制,对个性的超越,而成为诗论的经典之作。 【季红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