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傍晚6:30~晚上8:30 (美国中部时间) 8(第2/7页)

梅尔心想:也许基斯说得对。或许真到出了大事才能引起公众的注意。拿1956年的大峡谷空难来说,事件发生后,艾森豪威尔总统和第84届国会立马修改了飞行航路。说来好笑,凡是涉及完善与飞行区无关的设施,募集资金总是轻而易举。修建一个三层停车场的提案就获得了全票通过。因为这种工程是老百姓——包括有投票权的人——看得见摸得着的。跑道和滑行道就不一样了。增建一条新跑道要花几百万美元,两年才能建成,而且除了飞行员、空管和机场管理人员,几乎没有人分辨得出跑道系统是好是坏。

但在林肯国际航空港,一决雌雄的时刻就要来了,不得不去面对。最近几周,梅尔已经有所察觉:决战来临之时,就是明确选择之际。要么改进地面设施,跟上空中的新发展;要么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航空领域从来没有维持现状一说。

还有另一个原因。

梅尔的个人前途也跟航空港的未来一样,早就危若累卵。无论航空港政策朝哪个方向改变,他的个人声誉也会在最紧要的地方跟着变动,要么升高,要么降低。

就在几年前,梅尔·贝克斯菲尔德还一直担任航空地面后勤的全国发言人,被誉为是航空管理界的青年才俊,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把这一切都打破了。现在4年过去了,未来之路不再清晰可见,别人对梅尔·贝克斯菲尔德的怀疑和质问依然存在,就连他自己也心存疑虑。

打破这一切的变故就是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

“到跑道尽头了,贝克斯菲尔德先生。你要继续跟我们返回,还是?”扬雪车司机的话打断了梅尔的思绪。

“嗯?”

司机又问了一遍。前面的康加舞车队再次打起提示灯,一闪一闪的。跑道半边已经清理完毕了。现在,车队会掉头沿原路返回,把剩下的半边也清理干净。加上中途休息和重新启动的时间,大约要花45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把整条跑道的除雪和铺沙工作做完。

“不了,”梅尔说,“我在这儿下车。”

“好,先生。”司机用灯朝副组长的车打了一个信号,那辆车立马从车队里开出来。过了一小会儿,等梅尔爬下扬雪车时,他自己的车已经候在旁边了。车队其他车上也下来一些人,匆匆赶向咖啡车。

开车回航站楼的路上,梅尔调到雪天管制桌的频率,告诉丹尼·法罗17L号跑道很快就能用了。

然后,他又把频率转到空管的地面管制上,调小音量,一边听里面平稳细小的通话声,一边陷入了沉思。刚才坐在扬雪车驾驶室里,他回想起记忆中对他影响极深的那件事。

时间要回到4年前。

梅尔心里一震,有那么久了吗?已经4年了。那是一个天色灰暗的11月下午,他神情恍惚地把公共广播的话筒从桌上拉到面前,这个话筒平时很少用,它的广播声会把航站楼里的其他广播全都盖掉。某趟航班的入港通知突然被他打断,各个大厅迅速安静下来。随后,他向大家宣布了几秒前刚刚从达拉斯传来的那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宣布消息时,他的双眼一直盯着办公室墙上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一行题字:致我的朋友梅尔·贝克斯菲尔德,我和你一样,关心怎样减少地球的束缚——约翰·肯尼迪。

照片还在,许多往事也历历在目。

最早的记忆要追溯到他在首都华盛顿做的一次演讲。

那时,梅尔是航空港总经理,还一直担任航空港管理委员会的会长。别看这个委员会规模比较小,但影响力很大,联系着世界几大航空港。而他,是委员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领导。航空港管理委员会的总部设在华盛顿,所以梅尔经常往那里飞。

那次演讲是在一次全国规划大会上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