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蝉蜕(第4/5页)
作为艺术品,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为它所要提供的,只是对某种存在的瞬间体验。
这部小说的杰出之处表明……它不是来源于一瞬的灵感,不断的艺术实践才走到这一步。
21.梨园故事
唐明皇在梨园粉墨登场,这是一个好天气。梨花开得肤白。他演着多情公子,或是善愁诗人。也许正插科打诨卖着眼药酸。
皇帝做累了,尽兴想象中的平民百姓。唐明皇没有想到,多年以后有人演他:平民做累了,尽兴想象中的皇帝。他的戏还不少。
历史上,唐明皇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我不得而知。但对扮演唐明皇的不同演员,我还是听到纷纷议论:
“这个演得像落拓文人。”
“这个好,有帝王之气。”
我们竟如此欣赏帝王之气——因为我们竟如此需要被一些东西想象。
22.中心边缘
一个城市的中心与边缘,和另一个城市的中心与边缘,都是极为相似的。中心高大、辉煌的楼层,边缘灰暗的矮房子。只有在中心与边缘间的地带,这个城市才显现出它的个性:由窗户和楼道里的人所显现出来——他们的世俗生活。
按照一般的城市规划,中心大都为商业区和政府机关。而边缘,则是由外来人口聚居而成。
每个城市的商业区和政府机关都是一样的,而边缘又差异性太大,以至杂乱无章。所以,当我们找到这一个中间地带,尽管不乏假设,我们方能了解这个城市的个性。
只是这种个性是越来越含混不清了。
因为我们从中心出发,不知不觉地就来到——这个城市的边缘。灰暗的矮房子,使我忘记身在异乡。
23.有旧难怀
世纪都末了,怀点旧。有人找出老相机、老手表、老报纸、老照片、老小说、老漫画……我也找,但只在阁楼上找到几册小学语文课本。尽管龌龊不堪,但很兴奋:我也有可怀之旧了。不料遇到亲戚家的小孩,就有旧无法怀——他给我看他正在学习的课本,与我阁楼上找到的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封面不同。
我们的教育(课本与方式)已旧得无法让人怀了,愿有收藏家收藏它——如果有古董价值。
汉语,在语文课本里遭到陈词滥调的污染,以至只让小孩子学会轻视汉语。
24.生死死生
人一生下,就朝死走去——死是唯一可以达到的目标。正因为这目标明确,所以人就弄出些艺术、文化之类的东西,为了能在赴死途中,改变一下方向:本来是直线走的,现在绕个圈子。
这绕出的圈子,方说得上生。或者说生在绕出的圈子里才生——它想改变方向,但不改变目标。
艺术是与死的游戏。
或者说恶作剧。
25.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弘一法师绝笔。有人说弘一法师之所以会写这四字,是因为还没修到家。我与他在电话里争辩起来,我说,“悲欣交集”是有来源的,来自弘一法师心向往之的印光和尚:印光和尚在自己的床板上刻了一个大字:“死”。
“悲欣交集”作“死”的注释,我看是修到家了。
弘一法师的不易处,是修。他这个法师是修出来的。看他书法,即可明了。所以他的书法尽管简拙,却毫不天真烂漫。因为他的书法十分刻意,太修。
弘一法师是诗词不如书法,书法不如作和尚。他用成佛的方法,我看修出的却是儒身。
26.心灵的灵
自由的心灵和心灵的自由,这是两个概念。自由的心灵来自外部环境的宽松、自由。而心灵的自由恰恰是外部环境缺乏自由的因素,退而求次。
从心灵的自由,到自由的心灵,不是个人走了多少路就能走到的。
自由的心灵是携带着地图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