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第8/10页)

我写下这篇序言的时间是2004年3月,正值海地独立二百周年。1791年,海地爆发了由杜桑·卢维杜尔27及其战友布克曼(一名伏都教巫师)领导的著名奴隶起义。最终,海地于1804年获得独立。二百年后,海地在媒体的报道中再次变成了“梦魇共和国”:太子港街头的暴乱,偏远城镇里的动荡,数千人丧生,甚至就像《喜剧演员》所描述的那样,许多大难临头的海地民众向外国大使馆寻求庇护。民选总统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发声抗议,自称是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绑架,且在违背其意愿的情况下前往非洲的。政府选出了一位临时总统。一名担任过海地行刑队队长,且有证据显示曾犯下许多暴行的叛军头领,目前正在谋划成为海地的下一任国家元首。

“海地并不是正常世界中的一个例外:它是每天随机抽取的日常生活的其中一小部分。”所以四十年前的情况肯定看起来就是那样。地球上还有其他的一些国家和海地相似——政治地理学家已将统计数字更新到45个,其中大部分位于非洲,尽管阿尔巴尼亚也算一个,还有阿富汗也是。它们被统称为“失败国家”。这些国家最开始可能是前殖民地,或是君主制国家,或是大共和国的行省,或是从前因拥有矿产资源或经济作物资源而繁荣兴旺的国家(而这些资源如今已失去市场需求)。1780年的海地种植了占全球总量60%的咖啡作物。今天,海地只有很少量的咖啡树,其他种类的灌木也非常少:该国对燃料的需求造成了大量的森林砍伐。现在,海地已经成为西半球中最贫穷的国家。

作为一个“失败国家”,海地要实现其财政独立或是政治稳定的希望十分渺茫,它似乎注定要继续作为世界的贫民区之一而存在。格林心里明白,海地是一个问题不断的地方——他对这些地方的嗅觉十分灵敏——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越南战争已经见诸媒体报道时,格林还是选择将海地作为自己的书写对象。《喜剧演员》一书的巨大价值不在于它的宗教神学方面(有些批评家称它是一本宣扬詹森主义28的小册子),不在于哲学探讨,也不在于它的情节。它读起来就像是一篇加长版的自我批评文章,由一个自称对海地所知不多的人写就,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故事背景。即使书中的戏剧本身并不真实,但格林对海地恐怖喜剧的偏执热爱却是真实可信的。海地曾经没有任何小说——也几乎没有任何正面描写——直到格林写出了本书为止。

保罗·索鲁,2004年

注释

1 卡普里岛(Capri):意大利南部岛屿,位于那不勒斯湾南部入海口附近,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译者注。本书注释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译者注。

2 昂蒂布镇(Antibes):法国东南部城镇,位于地中海沿岸,是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3 菲利普·奥古斯特(Philippe Auguste,1908—1989):全名萨尔纳夫·菲利普-奥古斯特(Salnave Philippe-Auguste),生于海地西岸阿蒂博尼特省圣马可市,50岁前以律师为业,业余从事绘画,50岁后全身心投入绘画创作,并于1960年加入海地艺术中心,终成一代艺术大师。其作品风格独特,色彩鲜艳,多以非洲动物、风景、静物和女性人物为主题,颇受拍卖行和艺术收藏家的欢迎。

4 里戈·伯努瓦(Rigaud Benoit,1911—1986):海地著名画家,生于海地首都太子港市,20世纪40年代海地“稚拙艺术”运动的早期成员之一。其作品风格朴素,绘图精确,色调柔和,前期多描绘海地日常生活场景,后期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多描绘伏都教仪式场景。

5 原文为“lotus-eaters”,意为“食忘忧果/落拓枣的人”,典出古希腊神话史诗《奥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