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4/6页)
然而在这次跟阿什比家人如履薄冰的首度见面里,有一件事情倒帮了他的大忙。正如洛丁在绿人餐馆叮嘱的一样,除了开头那一部分之外,他大可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那毕竟都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而且,由于一家人都心照不宣地避免任何涉及开头那一段故事的话语,所以他承接话锋时也显得格外踏实,既不需要敷衍搪塞,也不需要刻意修饰。
同时,他也不需要把心思放在“餐桌礼仪”上;亚历克·洛丁对此也感到万分庆幸。由于没有雇过一个一流而十分严谨的奶妈,整一大家子接受的餐桌礼仪训练也不比一流的孤儿院严格到哪里。“我的老天,”洛丁曾说,“要是有一天我花钱把酒吧里的人都请了个遍,最后还剩下了几个子儿的话,我一定会寄给你的。用来表达我对你的感激,感激什么呢?就冲你不是在什么附庸风雅的郊区里长大的。忸怩作态可是种一辈子都改不掉的毛病,我的孩子。无论帕特里克·阿什比做了什么事,永远都别指望他会在喝醉后竖起小拇指来。”
因此,博莱特完全没有必要把以前的习惯一脚踢开。事实上,他的这种泥古不化让露丝稍显失望——她总是期待着能有什么新奇事儿呢!
“你都不用刀叉吃东西的!”她一边看着诧异的博莱特,一边补充说,“可美国电影里都是那么演的:先是用刀切好食物,然后换个手拿起叉子叉起来吃。”
“我还不嚼口香糖呢。”他说。
“真不晓得他们的饮食习惯是如何演变的呢。”碧说道。
“恐怕是因为早期的时候,刀子还不普及吧。”埃莉诺说。
“可在那么个具有开拓精神的社会里,刀子实在是太有用了,怎么会得不到普及呢?”西蒙插话道,“很有可能他们长期都是吃捣碎的食物,所以当他们看到一块一块的东西,第一反应就是要先捣碎而后快吧。”
博莱特一边听着大家伙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一边私心想,这一大家子人到底是刻板到死的英国人。我才刚刚“起死回生”,他们却在一本正经地大谈特谈美国的餐桌礼仪,真让人哭笑不得!若是同样的事情换在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家庭,大家一定会鼓掌相庆,道喜都道不过来。可眼下,美国人所热衷的“忆苦思甜”话题却让他们避而不谈。他不禁想起了在懒Y牧场的伙伴皮特、汉克还有莱福迪,他们说英国人傲慢骄纵,看来一点儿也没错。
但是碧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恐怕都能让莱福迪印象深刻。
“你抽烟吗?”碧一边给问,一边倒咖啡,说完把烟盒推到了他的面前。可博莱特因为有自己喜欢抽的牌子,索性掏出自己的烟盒递给了她。
“我早就戒了,”碧回绝道,“省钱。”
博莱特转而递给了埃莉诺。
埃莉诺用手指沾了下里头的香烟,然后低下头仔细地去看烟盒里边儿刻着的字。
“博莱特·法拉,”她问道,“这是谁的名字啊?”
“我。”博莱特回答道。
“你?喔,对啊;法拉,我想起来了。可为什么要叫法拉?”
“我也答不上来。”
“就因为他们是这么叫你的?也把你叫成博莱特,对吧?”
“是的。”
“那又为什么要叫博莱特呢?”
“我不知道,我猜是因为我像个顽童吧!”
“博莱特!”露丝欢快地叫喊道,“你不介意我就叫你博莱特吧?”
“不介意。大家一直都是这么叫我的。”
这时门开了,拉娜进来说有一个年轻人过来找碧翠丝·阿什比女士,她先领他去了书房。
“咳,真扫兴,”碧嘀咕道,“你知道他是来干什么的吗?”
“他说自己是个记者,”拉娜回答,“可在我看来,他又不像个记者。穿戴整齐、干净,还文质彬彬的。”拉娜对记者的印象跟博莱特对中产阶级的认识一样,都脱胎于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