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学发微(第2/5页)
汉人之为提督总兵者,称奴才。虽与督抚会街,而称奴才如故,不能与督抚一律称臣也。
王公府邸之属员奴仆,对于其主,亦自称奴才。
按清朝规矩,奏折有奏事折、密折、请安折、谢恩折等分别。办公归办公,公事奏折称臣;拍马屁归拍马屁、小报告归小报告,私事奏折称奴才。这一分际,做主子的要求至严。在清圣祖康熙的朱批中,就有“知道了,请安折子当另折才是,不合”“所奏知道了,奏事折子与请安折子一处,不合”的字样可证。用密折上奏,康熙是有他的大道理的。他说:“朕令大臣皆奏密折,最有关系,此即明目达聪之意也。其所奏之或公或私,朕无不洞悉。凡一切奏折,皆朕亲批。诸王文武大臣等知有密折,莫测其所言何事,自然各知警惧修省矣!”正因为密折有这么大的神通,所以行之以鬼鬼祟祟,也就至为重要。康熙就有这样的朱批:“朕体安善,尔不必来。明春朕欲南方走走未定,倘有疑难之事,可以密折请旨。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小心,小心,小心!”做主子的不但要求“奏折不可令人写”,主子自己的批语,也是不假手于人的。康熙有一次右手生了病,但他宁用左手歪七扭八地朱批,也不肯含糊。其左右开弓以驭臣下之态,可想而知。由此看来,“左手的缪思”,真是小焉者也!
“武员即官至提督,亦称奴才”
正因为上下之间在正式办公以外要建立另一种管道,所以这种管道就显得亲密,密折、请安折、谢恩折中自称奴才也,就是亲密的一种表示。清世宗雍正朱批中,竟有“灯下乱写来,莫哂字丑”的话,竟有“灯下写的笑话字了”的话,要奴才你别笑皇帝我的字写得蹩脚,这是何等亲密!碰到奴才的毛笔字不行的,皇帝当然也一律曲谅。雍正就批过:“不必拘定楷书,笔画随意,大小俱无阙碍也。”为什么?你又要人打小报告,又要人王羲之,天下有如此完人乎?
徐珂说称奴才是“满洲旧俗”,是“满洲大臣”独享的荣衔,但“汉人之为提督总兵者”(陈守山警备总司令之流),却也“称奴才如故”,这是有趣的。清高宗乾隆二十三年(1758)下谕:“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著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在请安谢恩寻常折奏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但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凉州镇总兵乔照于奏谢折中称了臣,就被皇帝严旨申饬。理由是:“武员即官至提督,亦称奴才。此乃向来定例,乔照岂容不知?虽臣仆本属一体,称谓原无重轻,但乔照甫加总兵,即如此妄行无忌,足见其器小易盈,著传旨严行申饬。”照语气上看,总司令之流只许自称奴才而不准称臣,乍看似有屈辱之意。其实不然,“打是喜欢骂是爱”“为卑而近”,格外屈辱其实只是格外垂青。高玉树回忆他被蒋介石召见时,他被赐座,但同时的总司令们却要站在旁边,不准坐。但真正贴身者,是高玉树乎?还是“官至提督”的这些家伙乎?此理还不明白吗?所以清朝规矩,只许满洲人和汉人中的总司令之流称奴才,这才表示真正把你们当自己人看待呢!
因文官有满员汉员之分,所以满人称奴才汉人称臣,用意是严满汉之别。又因武官最早都是满人,所以总司令之流自然全称奴才。不料后来有非满人(非外省人)的陈守山之流也混进来了,满汉在军职人员方面称臣称奴才,就有点乱了。
宁我不叫,也不许你叫
这种“有点乱了”,在满汉大臣联名上奏(“会衔之章奏”)时,最容易弄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皇帝下谕曰:
本日御史天保、马人龙奏,监考教习查出代债之弊一折,已交部查办。至其折内书衔,因天保在前,遂概称奴才。向来奏折满洲率称奴才,汉官率称臣,此不过相沿旧例,且亦唯请安、谢恩及陈奏己事则然。若因公奏事,则满汉俱应称臣。盖奴才则仆,仆即臣,本属一体,朕从不稍存歧视。不过书臣觉字面冠冕耳!初非称奴才即为亲近而尽敬,称臣即为自疏而失礼也!且为君者,岂系臣下之称臣、称奴才为荣辱乎?今天保、马人龙之折如此,朕所不取。若不即为指斥,恐此后转相效尤。而无知之徒,或因献媚否或窃为后言,不可不防其渐。即如各部院衙门题奏折本,虽至微之笔帖式,无不称臣,又何容强为区别于其间耶?嗣后凡内外满汉诸臣,会奏公事,均著一体称臣,以昭画一。著为令将此通行传谕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