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第7/9页)

过了两日,传文置备好材料,从村里请了工匠,开始着手房上房下地修葺老屋。院子里放了一张小桌,朱开山和几个老汉坐在桌边,喝着茶,唠着嗑。朱开山慨叹道:“外头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家乡啊!今早上,我出了家门,闻一口咱这儿的风,那个香啊,一路上的劳顿顿时没了,比喝上几大碗老酒都灵验。”一老汉问道:“老哥哥,这趟回来还走吗?”朱开山说:“哪能不走?一大家子人都在关外呢!不过早晚得回来呀。六十六的人了,说不准哪一天一口气就拔不上来了,这把老骨头可不能扔关外啊!还是那句话,叶落归根。”

文他娘炕上炕下忙着把从关东带来的各种山货分给老老少少的女人和孩子们。一中年妇女说:“老婶子,俺怎么看你富态了?”文他娘说:“你可真会说话,闯关东的人还能富态?到了冬天,想吃口萝卜白菜比上天摘星星都难!今个儿土豆倭瓜,明个儿倭瓜土豆,把你吃得腻腻歪歪。”一老太太说:“俺怎么听说关东山还有把孩子吊起来养的风俗,当真吗?”文他娘笑着说:“怎么还当真,就是真的!那关东山人口少,走多老远看不见个屯落,野兽还多呢!大白天那个熊瞎子都能溜达到屯子里来,不把小孩子装筐里吊房梁上行吗?还不都喂了野物了?”

外头朱开山说:“关东山是大清朝的龙兴之地,大清朝一入关的时候是不让关里的人去关外的,怕搅断了他们的龙脉。”一老汉问道:“那后来怎么开了禁呢?”朱开山说:“大清朝上百万的兵马入了关,关东这面人烟就稀少了,北面的老毛子,也就是俄国人乘虚而入,强占了咱中国黑龙江东的六十四个屯子,杀了无数的中国人。听说中国人的血把黑龙江都染红了。大清朝这才想起来从关内向关外输送人口。”一老汉说:“这么说来,闯关东也是好几百年了?”朱开山说:“对呀,大清朝二百六十来年,三十年算一代人吧,闯关东的也有八九代人了。”老汉又问道:“现如今,那面有多少人是闯关东去的?”朱开山说:“准确的人数我说不清,反正那面七八成的人口都是闯关东去的。我说的还没算上那些去了关东又回来的人,要是加上他们,这二三百年间闯关东的人数可就大到天上去了!”

文他娘打听身边的一位老太太说:“老嫂子啊,怎么没见到老谭家的人?”老太太说:“你说哪个老谭家?”文他娘说:“就是当年把他闺女鲜儿许配给俺家老大的那个谭家啊!”老太太说:“哦,那家人啊,搬走了,搬走好几年了,随他儿子搬济南府去了。”文他娘有些失望,想起鲜儿这些年的流离漂泊又有些惆怅。

院子里,朱开山正讲得神采飞扬,忽然砰的一声,吓了老头们一跳。原来一个修房顶的伙计脚下失了根,一个趔趄从房顶上滚了下来。朱开山赶忙起身,奔过去说:“小子,你这是怎么了?”那年轻人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咧嘴笑着说:“没事儿,脚底滑了一下。”朱开山说:“猫大个年龄,登个高,眼珠子就晕了?”年轻人不服说:“老爷子,别笑话俺,有能耐你上去站站。”朱开山说:“小子,不用和我较真,上去算什么?我还得拎上点儿东西给你看看!”他站起来,一手提起一桶泥巴,一手抓起几大片瓦,上了梯子。传文在上面喊道:“爹,你可小心啊!”朱开山说:“用小心吗?倒退二十年,把袍子往腰里一别,脚底下一使劲,我就……”他话还没说完,身子一晃悠,从梯子上歪下来了。

房上房下的人大笑,传文赶忙从房上下来。朱开山已经站起来了,只是泥巴溅了他半边身子。传文将朱开山扶到桌边坐下,又沏上茶水说:“爹,没事儿吧?你把俺吓死了,往后可别逞这个能了。”朱开山笑着和桌边的老汉们说:“不服老不行啊!现世报,现世报!你说自个儿不老,老天爷立马扇你个小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