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第7/58页)

因此,德·沃尔玛夫人的一大原则是,绝不帮助别人改变身份,但却竭力帮助每一个安于自己身份地位的人过上好日子,尤其是不让处于自由状态的最幸福的人的人数越来越少,而让其他的人受益。

就这一点,我常提出异议,我认为大自然之所以让人们具有不同的才能,似乎是要让每个人各有所长,而与他的出身无关。对此,她回答我说,有两件事要先于才能去考虑:风俗与至福。“人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生物,所以他是不该单单充当他人的工具,您是不可以让一个人去为其他人干事而又不问这事对他本身是否有益,因为人并不是为了社会地位而生的,而社会地位是为人而设置的;为了把位置分配得相宜,每个人都不必过于追求必须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是只要某一项工作能使自己尽可能生活得更好,更愉快,就可以了。绝不容许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去做败坏一个人的心灵的事,也不容许为了一个正直的人的利益而让另一个人变成坏人。

“而在一千个离开农村的人当中,在城里不堕落的,或者说堕落的程度不超过教唆他们的人的,不到十个。在城里成功和发迹的那些人,几乎全都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的。而那些在城里未能发财致富的倒霉的人,不再会回到原先的状况了,他们宁愿在城里乞讨或做贼,也不愿回农村去当农民。在这一千个人当中,即使有这么一个不随波逐流,能够洁身自好,您想一想,这个人今后还能像当初在农村时那样,不受强烈欲望的影响,仍去过原先那平静而单调的生活吗?

“人若要发挥才能,就必须了解自己的才能。总是能把各个人的才能都了解清楚,那是件容易的事吗?我们都到了能够自己做决定的年龄了,对我们观察入微的孩子们的才能都很难清楚地了解,叫一个小小农民如何能够了解自己的才能呢?什么都没有一个人童年时所表现的志向那么模棱两可的了。孩子们的志向模仿多于才能。他们所表现出的志向的种种迹象更多的是一种偶然,而非一种真正立志追求的志向,何况志向本身并不总能代表才能。真正的才能,真正的天赋,是朴实无华的,没有那种外露的才华的浮躁,那种急切要表现的劲头。人们往往把这种外露才华当成了真正的才华,其实那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最终是不会成功的。有人听见擂鼓鸣金,就想当将军;有人看见在造房子,就想当建筑师。我家园丁古斯丹因为看见过我画画,就对绘画产生了兴趣,我便把他送到洛桑去学画画;他因此便自以为成了画家了,其实只不过是个园丁。机运、上进心在决定着一个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光觉得自己有才还不够,还必须想着看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一位君主能否因自己善驾四轮马车就去当马车夫呢?一位公爵是否会因自己善于烤肉就去当厨师呢?一个人有才就应该想到往上走而不是往下滑,您想到没有,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当每个人都了解了自己的才能,并且也想发挥自己的才能时,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呢?有几个人能克服那些不公正的障碍呢?有几个人能战胜卑劣的对手呢?凡是感到自己不行的人,总要玩弄一些花招和诡计的,而对自己信心十足的人则是不耻于此道的。您不是多次地对我说,那么多的传授艺术的学校,实际上都在损害着艺术吗?由于胡乱招人,便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真正有才之人反而被埋没了,应该被有才之人获得的荣誉,竟然被玩弄诡计的人所夺得。如果真的存在一个能够严格按照个人的才能与成绩来分配工作和地位的社会的话,那么每个人都有望获得他所能够胜任的职位了,但是,当最卑鄙的人是唯一能够交好运的人时,就必须严格按照规矩行事,必须放弃以才能取人的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