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文艺女青年(第20/25页)

事已至此,还可能有什么更好的结局?追求梦想的离开了,追求爱情的最后两个爱人都失去,曾经倔强地和出轨丈夫离婚的女人,也并未因自己的积极努力就把新生活过得风生水起,三个故事的交集,三个女人的命运,有些伤感挥不去。

然而,我还是想错了,我的得失心、我的伤感和小情绪,只是最最平常人的追求,是最平常的女人心,但是张艾嘉导演最后还是给我上了一课。在电影的最后,她所扮演的40岁的女人,拿起剃须刀,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她是要自杀,但令我吃惊的是,她却开始对镜子里的自己说,“我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

房子剧烈地摇晃起来,余震来袭,女人没有慌,也没有逃,她只是继续站在那里,对着镜子大声说:“我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我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一遍又一遍,直到房子平静下来,她也平静下来,然后,她若无其事地开始拿着刀剃腋毛。

我想象着,也许她还有一句没喊出来的话:“但是我绝不抛弃自己。”

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真的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她要告诉我的故事,原来好的结局,从来不是别人给的,更不是男人给的,而是你自己。原来她是要我放下曾经和她一样的不甘心、一样的不服输,坦然面对生活的一切,开心就笑,悲伤就苦,失败了就认输。就像那个20岁的女孩一样,她临走的时候,终于真的亲了小姐妹的嘴唇一下,然后微笑着离去。就像30岁的女人,最终放下自己,投入到真正的爱情中去。是啊,“我是一个被男人抛弃的女人”,那又怎样呢?亲她一下,那又怎样呢?全心全意地付出感情地去爱一个人了,就算是输了,那又怎么样呢?

怎样也不怎样。哑然失笑,真是的,原来折腾了一大圈,需要学习的,竟然只是“坦然”这两个字。

上帝创造女人

第一次看《男孩不哭》时,看到一半就决定不再看这个电影第二遍。主要的原因是它给我带来的那种郁闷、阴暗的感觉以及当时的同志题材对我的价值观冲击太大。所以那一届的奥斯卡,我和朋友都对斯旺克女扮男装的逼真演技十分钦佩。但对于这部电影本身谈论得却并不多。

然而在看过这电影一年以后,我却想为这电影写点什么。这是第一次为一部自己不喜欢的电影写一点东西。却不是由于厌恶或者要进行批判,而是由于自己的惊讶。惊讶于一部在观影的过程中让我产生烦闷和阴郁的电影,给我带来的震撼竟然在心中久久难忘。这种心理让我觉得有趣,很像是你遇到一个你不喜欢的人,却不得不敬佩他。这复杂的感觉让我终于决定在看完这部电影一年之后好好地消化它一下,我开始承认它是一部极出色的电影。这也使我的观影经验有所改变,从此后不再以个人的感官色彩作为判断一部电影的唯一依据。在看电影这条路上,每一个观众都会与改变他一生的电影相遇,那部电影也许并不是他最喜欢的,但却可能是最颠覆的。我想这也是一个观众和一部电影的缘分。

我不知道在1999年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人会真的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这么一个女人。那时候人们的观念还没这么开放,没有腐女,没有同人漫画,也没有那么多明星宣布出柜。实际上,那部电影即便是在当年的好莱坞,也是挑战社会价值的力作,而布兰顿是一个谁扮演都可能名垂好莱坞影史的角色,以至于好多女明星争相试镜。希拉里·斯旺克更是凭此扬名天下。后来在很多年后,我终于看到了故事的原型,那个“男孩”的照片,他本人比斯旺克在电影的形象要更帅更有魅力。想想这个苦命的孩子坎坷的一生,死的时候才21岁,就不觉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