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文艺女青年(第11/25页)
在卡波特从刑场回纽约的飞机上,卡波特看到佩里遗物中给自己画的一张画像,冷漠的表情,那是佩里眼中的卡波特,和卡波特写佩里的书都适合同一个名字——《冷血》。
1965年《冷血》终于出版,卡波特在纽约广厦大饭店举办了盛大的舞会。在那以后,卡波特果然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东西,但是他决心和名利场告别,一路开始摧毁自己曾辛苦创下的基业,他发表了一连串文章爆了名流们的糗事,最后被纽约的上流社会踢出了名流圈,他的灵魂再也没有得到过自由和安宁,也再没写出像样的东西,1984年8月25日,卡波特因酗酒过度而死去,终年59岁。
这部电影看得我浑身都冒冷汗,一个写作的人,最怕的可能就是这种事,某一天遇到某件事情某个人,就让你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来了。莎士比亚说:“没有思想的文字是上不了天堂的。”然而有时候,我们想尽一切办法靠近天堂,却发现自己一脚踩进了地狱,无数作家为此付出了太多,卡波特也是如此,不管他的方式为不为人称道,作为一个同样写作的人,我都深深地理解他,并且依然喜欢他,因为我打心里明白,写作是一种多么危险的游戏。
亲爱的,这人生只是梦一场
年轻的时候看倪匡的小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原振侠系列中的《宝狐》。故事讲的是一个男人有一天遇到了一个堪称他梦中情人的女人。这个女人从样貌到性格没有一处不合乎他的期望,男人于是将女人带回家中,像《聊斋》里的书生一样,日夜与之缠绵,情深意笃。有一天,这男人发现除了他以外,他身边的人竟然都看不到这个女人,紧接着,有两个很奇怪的访客到来,他们告诉这个男人他们是从另外一个星球而来,这个整日和他耳鬓厮磨的女人是来自他们那个星球的一个罪大恶极的逃犯。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她”,因为它并没有任何的肉身、只有魂魄,更别提性别了,它曾经毁灭过很多生灵,他们一路追杀它,一直追到地球来,它只是为了躲避追捕才和男人在一起,为的是利用男人的生理气场之类的东西来当自己的肉盾。
男人不相信,你们说它没有肉体,那为什么我可以触摸到她,亲吻到她,吻得到她颈间的香气?外星人告诉男人,那只是它用它的方式激发了你的视觉、听觉、嗅觉这些感官而已,它可以知道你心里要的是什么,就可以直接让你看到你所希望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一切,甚至连做爱的高潮,也只是它激发你的神经系统,给你的感觉而已。这个女人之所以对于你来说这么完美,正因为她出自于你的理想,这一切都是幻象,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当然了,在经过了一些必要的证明手段之后,男人不得不很绝望地承认,这是一个事实,故事从这里开始滑向了类型小说的俗套——虽然明明知道那个“它”甚至连人也不是,但男人还是将“它”当成自己最爱的女人,决定继续保护“它”,哪怕是为“它”牺牲生命,而“它”也为男人的这份情感所感动,最终选择了放弃抵抗,和外星人的追捕者离开了地球。而男人则在后来的日子里再也无法爱上任何一个女人,最后孤老终身。
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博士是一位天才,他因为与另外两位数学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得到诺贝尔奖的时候,纳什博士已经是一个66岁的老人。在他年轻时的某一天,一个男人曾经找到他,他告诉纳什,国家需要他为国家进行秘密的工作,他唯一可以联系的人就是自己。于是,天才的纳什博士在之后的三十年里,成了一个衣着怪异、整日在黑板上乱写乱画,四处留下古怪信息的人,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患上了精神分裂症,那个时常来和他联络的神秘男人,甚至之前他在普林斯顿里唯一的朋友和朋友可爱的侄女,都只是出自他的幻觉。他们并不是真实地存在,却构成了他整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亲人的关怀下,纳什博士开始治疗,但是他面临着两难的困境: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帮他驱赶幻觉,将他带回到这个真实的世界,但却损害他的大脑,他将从此无法继续做研究,只能碌碌无为地度过此生。最后,纳什博士做出了他的选择,他决定不依靠药物进行治疗,而用自己的毅力去忍耐和控制自己的幻觉,就让幻想中的人永远在他的生活中存在下去,他不会和他们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