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中(第51/51页)
【一七六】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收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译文】
凡是吟诵诗歌,必须整理仪容,平定呼吸,使得声音清晰明朗,节奏均匀,不急不躁,不散漫不嘈杂,不气馁不畏难。时间久了,就会感到精神舒畅,心平气和。每个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多少分为四个班。每天轮流一个班吟诵诗歌,其余的学生收敛仪容,认真聆听。每五天让四个班依次吟诵诗歌,每月初一、十五组织各学堂到书院集体吟诵。
【一七七】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体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译文】
但凡学习礼仪时,必须澄明内心,排除杂虑。老师要认真审察学生的礼仪细节,容貌举止。不疏忽不懈怠,不拘谨不害羞,不随便不粗野,从容而不缓慢,谨慎而不紧张。时间久了,体态仪貌练习得熟练了,德性的培养也就坚定了。学生的班次同吟诵诗歌一样,每隔一天轮流一个班练习礼仪,其余的班收敛仪容,认真观看。练习礼仪的那一天,免去其他的课业。每隔十天,集合四个班在本校依次练习礼仪。每月初一、十五组织各学堂到书院练习礼仪。
【一七八】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紬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译文】
老师讲课不在多,贵在精熟。根据学生的资质,能认识两百字的只教一百字,让学生的精神力量有所富余,便不会产生辛苦厌烦的情绪,反而会有收获的喜悦。在诵读之时,一定要专心致志,口中所读、心中所想,字字句句,反复体会。音节要抑扬顿挫,心胸要宽广虚静。时间久了,学生就能明白礼仪,日益聪明了。
【一七九】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361]。
【译文】
每天的功夫,先考察学生的品德,其次是背书、诵读,再次是练习礼仪或其他课业,再次是读书、讲课,最后是吟诵诗歌。凡是练习礼仪、吟诵诗歌,都是为了使孩童的天性能够长存,使他们乐于学习而不感到疲倦,这样就没心思去干歪门邪道之事。老师们了解了这一点,就知道该如何教育学生了。当然,这里所说的也只是个大概,“至于要明白领悟其中的神妙之处,就在于各自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