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战术与交战(第4/13页)

我归纳出以下几条原理:

1.战场上,地形要点并非就是战术要点。

2.战场上的决定点,不论从战略或是地形上看,它都是有利的。

3.如果战略点周围的地形并不过于险阻,那么这个战略点通常就是一个最重要的点。

4.有时决定点的选择取决于兵力部署。如果敌军的战斗线延伸过长,兵力分散,那么其中心往往就是最主要的攻击点。假如敌军战斗线集中,其中心点就可能是最强点,不论它后面的预备队如何,这个点都很容易得到两翼的支援,这时,决定点就应该选在敌军阵地的一个翼侧,兵力占优的话,可同时向敌军两翼进攻,若兵力相等或不占优势,就不能这样。交战的全部计谋全在于如何将主力用于上述三点最有利的一个点上。根据我所做的分析,就很容易选定这种要点。

除非用战略机动使敌人全线崩溃,否则进攻作战的目的只能是把敌军逐出阵地,或打乱其阵形。将敌人逐出阵地的方法通常有:第一,从敌军正面某一点突破;第二,迂回敌军翼侧,攻击敌人翼侧或翼侧后方;第三,结合以上两种方法,正面攻击敌人的同时,也用一支部队从敌人一个翼侧迂回或包围其阵地。

目的不同,每次作战所选择的战斗队形也不同。战斗队形有以下几种。

1.平行的战斗队形。

2.平行的战斗队形,加上一个守势或攻势的钩形部分。

3.加强一翼或两翼的战斗队形。

4.加强中心的战斗队形。

5.斜形战斗队形,或在攻击翼上得到加强的战斗队形。

6.同敌军一翼或两翼垂直的战斗队形。

7.凹形战斗队形。

8.凸出战斗队形。

9.一翼或两翼成梯次部署的战斗队形。

10.中央梯次部署的战斗队形。

11.同时向中央以及一翼进行强大联合攻击的战斗队形。

这每一种战斗队形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与一支迂回敌人战线的强大纵队联合使用。为了辨明每一种战斗队形的优点,需要了解每种战斗队形与一般战争原理的关系。例如,平行战斗队形在平时是最差的一种战斗队形,因为它无须技巧,就是一个营对一个营,毫无战术可言。然而,当一支军队大规模战略行动后,要进攻敌人交通线,切断其退路,并掩护自己退路之时,采取平行战斗队形就很合适。此时,若两军决战,则到达乙军后方的甲军便可采用平行队形,因为甲军在交战前已经完成了战略机动,此时它的目的是阻止乙军突围逃跑。除此之外,平行战斗队形是最为不利的,但这并不是说,采取这种战斗队形,就绝对不能取得胜利。最终取得作战胜利的一方,往往是占优势的一方,因为它往往拥有最精锐的部队,能及时投入战斗,能使预备队巧妙地机动,而且还有好运气。

一翼加钩形的平行战斗队形,多用于防御。当它用于进攻时,这个钩形要位于战斗线前面。当它用于防御时,钩形往往位于战斗线后面。一旦受到攻击,这种带钩队形的部队的处境会很危险。

第三种或第四种战斗队形,在向敌军中央突破时,比第一种和第二种有利得多,也比较符合一般战争原理。但是,在双方兵力相等的情况下,因抽调兵力加强其他各点而受到削弱的部分,如果还是采用平行战斗队形,就有可能失利。

第五种队形,最适合劣势军队用来攻击优势军队,因为这种战斗队形,有利于集中主力攻击敌人战线上的某一点。此外,这种战斗队形还有以下优点:被削弱的一翼,不仅可免受敌人攻击,还可牵制部分敌军,必要时,它也可作为预备队支援作战。腓特烈大帝的莱顿之战,就说明了这种战斗队形的优点。

第六种垂直的战斗队形,是用于指示战术突击方向的理论样式。一般而言,交战双方是不会处于彼此相垂直的位置的。因为如果甲军采取与乙军一翼或两翼垂直的进攻方向,那么乙军就会立刻改变部分战线的正面,反之亦然,即进攻方的一个师位于与敌人一翼垂直的地方,其余部队接近敌军正面,这样又回到了第五种和第十一种的斜形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