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战术与交战(第3/13页)

当我在谈战略行动时,已经指出军队实施防御和进攻的各种可能性。我认为,从战略角度看,谁掌握主动权,谁就占优势,因为它可以将主力用于决定性点上,对敌军发功突击。相反,谁在阵地等待进攻,谁就处于被动地位,时常遭到攻击,行动上总是会受制于敌人,随敌人行动而行动。我承认,在战术上,上述的有利因素并不是那样有利,因为此时作战地域不大,进攻方无法掩蔽自己的行动,而防御方可以及时发现敌军的动向,利用地形优势发挥精锐预备队的优势。而且,进攻方需要克服一系列地形障碍才能到达防御方的阵地。从这些天然障碍,以及必须攻克的敌人炮兵阵地,再加上部队可能因为敌人的射击而出现的混乱上看,我们就可得知,在战术上攻防双方的利弊差不多是均衡的。

任何一支军队,只待在阵地,等着敌人进攻,久而久之,它终是会被敌人击溃的,如果它充分利用防御的长处,变劣势为优势,它就有希望取得最大的胜利。这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所证明了的。哪怕是一位天才将军,只要他专等敌军来进攻,即使他在阵地上英勇抵抗,而无其他改变,只要敌军发起进攻,他就终将会被打败。所以,防御方在等待敌军进攻时,应该坚决地实施机动,将主力放在最重要的点上。

实际上,在等待敌军进攻时,防御方在占领着精心挑选的阵地时,是可以清楚地观察敌人的动向的。由于预先根据阵地地形进行了妥善的部署,为保证炮兵连发挥最大功效又进行了一番调动,所以,敌军就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经过两军之间的中间地带。因遭受巨大损失而被瓦解的进攻方,很少能恢复其原来的优势,因为在它看来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对手一旦转入进攻,那么其精神状态即使是最勇敢的军队也不是其对手。

可见,一个将领在交战时,不论采取守势还是攻势,都可能获得胜利,但是,为了胜利,他必须:

1.不囿于消极防御,要善于寻找机会变守为攻。

2.具有冷静的头脑和犀利的眼光。

3.拥有可信赖的军队。

4.从守势转为攻势时,不能忽略有关战斗队形的基本原理。

5.选择决定点,并突击它。

关于我总结的这几条真理,你可以从拿破仑在里沃利和奥斯特利茨的战例,威灵顿在塔拉韦拉、萨拉曼卡、滑铁卢的战例中,找到明证。

进攻交战以及各种战斗队形

进攻交战,就是一支军队进攻另一支防守阵地的军队。一支被迫进行战略防御的军队,也常常采取攻击,一支被攻击的军队,也有可能重新掌握主动权,恢复曾经拥有的优势。历史上,这样的战例举不胜举。等待敌人进攻的利弊,我已经在上文中介绍过了。本节,我要专门介绍关于进攻部队的问题。

一般而言,进攻方总是比防御方更具优势,因为它信心强,士气高,目标明确,行动积极。一旦下定决心进攻,就必须确定攻击序列,我称这种序列为“战斗队形”。往往交战开始时,进攻方并没有明确的计划,对敌人阵地的了解也不够准确。但是,在任何情况下,进攻方都必须预先明确,每次交战总有一个决定点,只要正确地运用战争原理,就能比在其他点上更容易获得胜利。必须将力量集中用在这个点上。

我已经说过,决定战场上决定点的因素:地址、军队战略目的与地形条件的结合、交战各方兵力部署。例如,当敌军一个翼侧的战线以及其延伸是以将要交战的高地为依托时,就战术而言,占领这些高地是有利的。但是,也可能会遇到这些高地难以进入的情况;从战略观点上看,高地又恰恰处于不重要地位的情况。在包岑战役[2]中,俄普联军的左翼以波希米亚陡山为依托,而波希米亚当时保持中立,从战术上看,这些山地是战场的决定点,但从战略上看,它并不是决定点,该地的地形是有利于防御的,但是,如果法军从平原攻击其右翼,那么联军通向耐兴巴赫和格尔利茨的唯一退路就被斩断,迫使其向山地退却,从而丧失物质和大量人员。从地形条件看,在这个地区行动比较容易,同时需要克服的障碍也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