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品人识鉴(第9/11页)
这方面的例子,王衍表现得也不错:一次,他与裴氏家族的裴邈发生矛盾,后者想给王衍点颜色看看,于是就总挑衅,但王衍并不接战。裴邈跑到王衍家骂街,想以此让王衍回击,引起舆论的指责。王衍依旧非常从容,看到暴跳如雷的裴邈,慢慢地道:“裴邈白眼儿,你又在发狂吗?”
还有一件事更有意思:
在一次聚会上,王衍看到一个族人,想起多天前曾托他办事,但到现在还没消息,于是随口问:“托您办的事怎么样了?”
应该说这话没犯歹,但却不知那族人为什么怒了,随手抄起个饭盒就朝王衍的脸砸来。
幸亏王衍躲得快,否则还真就被破了相。王衍被丢饭盒后依旧很平静,似乎没什么话要说,只是转身洗了把脸,拉着从弟王导同车回家了。
晋武帝司马炎曾问王戎:“我听说你的从弟王衍具备一切名士的特点,有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王戎说:“有。”
皇帝问:“谁?”
王戎说:“在古书里可以找到这样的人物。”
魏晋清谈经历了四个高潮期,一是曹魏正始时期,二是曹魏竹林七贤时期,三是西晋元康时期,四为东晋永和时期。
元康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年号,起止时间从公元291年到公元299年,贾后通过张华等大臣施政,使这八九年比较安定。此时,“洛水之戏”已成为清谈的代名词。名士们在洛阳城外的洛水边心游太玄。王衍既是参与者,又是攒局者。
王衍虽然是全能名士,但在家里非常怕老婆。
王衍之妻郭氏和贾充之妻郭槐并称洛阳两大恶女,前者是后者的从妹。贾充和王衍,都以怕老婆著称。贾充敢叫人把魏国皇帝杀了,但却不敢惹自己的老婆;王衍呢,更是怕家里的这位,到什么程度呢?这样说吧,在外面清谈时,王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一回到家,舌头就不跟劲了。
郭氏笨拙而凶悍,多贪欲,聚敛无厌,又喜欢横加干涉别人的事,搞得王衍很头疼,但又没什么办法。
一天,因批评嫂子连路上的马粪也不放过而险些遭痛打的王澄给哥哥王衍出主意:“我们的老乡幽州刺史李阳正在洛阳述职,这李阳广交豪杰,为人很是野蛮,被称为京都大侠……”
王衍:“我听说过此人,怎么?”
王澄在哥哥耳边窃窃私语一番。转天,洛水边的清谈结束后,王衍没急于回家,而是等天色完全黑透后,才不紧不慢地溜达回去。
一回家,郭氏就问:“你怎么才回来呢!”
王衍说:“不行?”
郭氏一愣,心想胆子大了。
王衍说:“今天在洛水聚会,李阳也参加了。”
郭氏:“李阳?!他都说什么了?”
王衍先把郭氏的缺点陈列出来,然后说:“不光我说你这样不好,就连李阳也说你这样不好。”
听了这话后,郭氏陷入沉默。
还别说,从此以后,郭氏老实了许多。
将郭氏摆平的王衍,在外面清谈起来更畅快了。不过,这种生活随着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的到来而骤然停止。
八王之乱中,众多名士遇难,随后的永嘉时代,把这种残酷推向极致。
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匈奴首领刘渊死了,刘聪即位,这是一个既花天酒地又野心勃勃的人。他派石勒、刘曜﹑王弥和呼延晏连续袭击洛阳地区,尤其是石勒的羯族骑兵所向无敌。
西晋朝廷商议迁都。
有人建议到长安,有人建议到豫章,有人建议到建康,均遭王衍反对。在此之前,他向朝廷推荐了弟弟王澄和从弟王敦,分别出镇荆州和青州,并跟他们说:“时局危险,是为三窟。”
这是引用“狡兔三窟”的典故作比方。
但狡兔王衍为什么不走?没有人知道。也许他太留恋洛阳的一切了:洛水之畔,伊水之滨,春日迟迟,清谈玄虚,这种生活他已经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