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奇言妙语(第9/28页)

现在,钟会再次拜访嵇康。

孙盛《魏氏春秋》记载:“康寓居河内之山阳,钟会闻康名而造之。”

与当年怀揣《四本论》孤身造访嵇康有了些区别,现在钟会已是司马昭帐下炙手可热的人物了。

此行钟会“乘肥衣轻,宾从如云”,可谓浩浩荡荡。余嘉锡先生在《世说新语笺疏》中认为:山阳即今日河南修武县,离洛阳不近,钟会以贵公子居京师,宾从如云,未必走数百里,远至山阳访康。又,《向秀别传》称:“(向秀)常与(嵇)康偶锻于洛邑,与吕安灌园于山阳。”也就是说,在洛阳郊区,嵇康还有一处别墅。因此,余先生认为本条事件发生在洛阳郊外,而不是在山阳县,这也符合“宾从如云”随钟会造访的情景。

其实,以山阳离洛阳远而疑之值得商榷。

当时河内郡山阳县风景秀丽,是洛阳权贵的度假避暑胜地,很多人都在那里建了别墅。钟会往山阳度假并拜访嵇康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管是在洛阳郊区,还是在山阳县,总之钟会又一次来了。

嵇康正跟向秀在家门口的大树下忙活着。忙什么呢?打铁。嵇康的这个爱好由来已久,小时候家贫时如此,长大出名后也不改其好。

钟会带人来后,嵇康并未停工。这时候,正在一旁拉着风箱的向秀提醒嵇康:“有人来了,前面那个像是钟会。”

嵇康仿佛没听见,依旧扬锤不辍,旁若无人。

钟会就站在光着膀子的嵇康身边,但后者仍没有要搭理他的意思:“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儁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半晌过后,钟会终于忍不住了,转身要离去。这时候,嵇康才从背后问了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你听到什么而来,又看到什么而去?

钟会没回头,他的回答是:“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我听到所听到的而来,看到所看到的而去!

钟会既为嵇康所轻,深以为恨。

大树下的这次遭遇似乎为嵇康之死埋下了伏笔。

后来,嵇康因事受牵连下狱,钟会趁机在司马昭面前说了些关键的话,让一度犹豫不决的司马昭最终下了斩杀嵇康的决心。

钟会离开嵇宅,他决定建立更大的功名。他的目标是蜀国。

此时,诸葛亮已死,蜀国军队在姜维的率领下,频频进犯魏国。

司马昭想反攻蜀国,但包括贾充在内的幕僚和大臣们都认为不可取,而只有钟会支持司马昭的攻蜀计划。

司马昭当即封钟会为镇西将军,全权都督关中军事。

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国发兵逾十六万,分三路攻蜀,统帅分别是:邓艾、诸葛绪和钟会。

钟会军是主力,有十多万人。

钟会本欲出汉中,直陷成都,却不料被邓艾抢得先手。

正当钟会与姜维僵持于剑阁时,邓以精兵出阴平小道,飞越险山,奇袭绵竹,兵临成都,迅速灭蜀。

钟会有点没脾气。

钟会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些致命缺点,比如嫉妒(不过,他对晚辈很宽容,魏晋时的两位名士王戎和裴楷就是经其提携和推荐走上仕途的)。现在,伐蜀之战中,钟会与邓艾多有矛盾,后者走奇险小路,神速行军,攻下成都,主将钟会气不过,便向洛阳发去密报,称邓艾有谋反之心。

这时候,率孤军攻陷成都的邓艾一激动,竟擅自封官于蜀国降臣,同时并没有班师回朝的打算,而是向洛阳建议自己驻军成都,以乘机顺流而下攻灭吴国。

这一下子惹恼了司马昭。

其实,邓艾没有反意,但挡不住他这样做叫司马昭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