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三二 重回上海(第2/8页)

许静芝君系大纲的姊夫,第一个知道我到京。我因不愿烦有责任朋友的神,尚未通知岳军先生。静芝见他还在设法叫莫干山的电话而接不通,代我报告已经到京之事。战事起后,岳军先生曾与我通过长途电话,叫我安居在山,候他指示。膺白在时,我们没有通过长途电话的。岳军先生到乙藜家看我,见面彷徨,不知语从何起。辛亥以来,我们失败而共患难之事不止一次,这次是大大不同。我问起蒋先生,知蒋先生时时叫人请他,到后又无话说。谈到行程,他劝我到重庆,四川是岳军先生家乡。公权先生来,我谢他好意,我知道为我留这间舱房是不容易的,我有点不受抬举。

我决定买着一般人可以购票之船,即搭以动身。初拟到重庆,算账时始觉携款不够。我离山时尽量留给学校,各人身上究有多少,至此方才明白。款不足,改计到汉口,伯樵、仲完跟着我伸缩。仲完看我算账犹豫样子,急急塞五百元钞票在我手里。新华银行王志莘先生是他们的朋友,我亦相识,请我们到汉口住新华银行行员寄宿舍,于是住的问题亦暂时解决。一天,我们买到了民生公司的“民俗”轮船舱位,岳军先生派副官杨守茂送我上船,杨副官系膺白旧人,在船上数日,候至“民俗”开行始别去。

“民俗”船泊南京江边久不开行,为被几处机关要扣用。此时虽有新设之船舶管理处,并不能指挥如意,各机关不相为谋,所派的人各自坐在船上不许开行,最后一次是军政部要用作长官办公用。此事我后来知道杨副官每日报告岳军先生。我们获准放行之日,乘客人人称庆。“民俗”此次上驶,系规定装政府的疏散物资而售普通客票。这次乘客比平常加倍拥挤,一个铺位有两个人日夜分用者,王大纲即与沈来秋君分一个铺位。许多平日坐头等舱的人都坐了统舱,我和熙治仍分得一间两个铺位的房。从我们到南京,以至船到芜湖,天一直阴或雨,敌机未来。舟抵芜湖,奉令停船候装兵工署之货。船停在江心,不能靠岸,靠过一次,散勇纷拥而上,向行李堆中藏躲,呼之不出。沿江和沿粤汉线所见散兵,与在京杭国道上所遇小队,情形大不相同。

如此船泊江中,日日用小驳船到芜湖候消息,而货并不至。“民俗”不是一条大船,在南京已经装了载重量三分之二的物资,只余三分之一容量,而乘客则已倍于平时。在芜湖江中几日,天气放晴,敌侦察机不时在空中盘旋,乘客起慌,船上执事亦出怨言。乘客说:千余人的生命不及未准备之物资。执事说:如果政府办事划一,多少物资限多少日子装到目的地,与船公司合作,诸事要合理快当得多。即如“民俗”停南京江岸码头,与停芜湖江心之日,多过于在长江行驶之时。倘不硬扣而早放行,则已装之货早经到达,而船亦已作第二次之上驶矣。

我与伯樵、仲完商,如何将这些情形报告有关的机关,和我们所认识的朋友,请求准船早开早回,不误公事,实际有效而怨望可平。目标是军政部兵工署一个方向,我们同时发函发电,都签了名。并声明:发出函电将不待回音而开船;因此时政府各机关已都在移动,函电何时到达与能否到达,均不可知,故不得不如此。从商酌、定议、起稿,以至送信人登陆,再回船,天已黎明。四时顷,船身开动,我们始休息。此事经过,除船上执事外无人深知,惟一夜出入上下人声,而忽开船,人知有异。次日我们进饭厅时,有人高声言:代表全船难友向昨夜为福斯努力的人致谢,我们的一桌都低头不语。据闻后来汉口报纸传说其事,或谓有人出头,或说有人发脾气,则皆似是而非,有错误。三人中起稿是我,仲完甚性急,赶出赶进。伯樵有病,疲乏而不肯先睡,则系事实。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