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得孙河上的奇迹[1](第3/5页)
随后,同样也绑好了安全带的空姐开始大声喊着要求乘客:“推椅背!弯腰!低头!双手抱头!”
有人哭了起来。
在拉瓜迪亚机场的地面塔台控制室,雷达上已经失去了1549次航班的踪影——飞行高度低于300米,雷达已经捕捉不到了。
而此时此刻,在驾驶舱内,萨伦伯格和杰夫正在做最后的努力。
失去了动力的“空客320”飞机,此时就是一架几十吨重的滑翔机,而萨伦伯格年轻时的滑翔机驾驶经验此刻也派上了用场,他在争取让飞机以一个完美的姿态切入哈得孙河的河面——切入角度要保持在11度左右,同时不能让飞机失速。
30米,20米,10米——轰!
当萨伦伯格和杰夫从巨大的冲击中清醒过来时,看到的是周围的一片水面——他们意识到,迫降成功了。
与此同时,同样劫后余生的机舱内的所有乘客,在空乘人员的指挥下,开始紧急疏散:妇女和儿童优先被送出紧急出口,随后大家依次撤离。
此时的室外温度接近0摄氏度,而哈得孙河水更是冰冷刺骨,有的乘客跳进了水里,试图自己游到岸边,但游了几下发现很快就会冻死在河里,只能再游回客机。
所有的乘客站在飞机的两翼和几个充气救生梯上等待救援,时间开始变得宝贵起来——如果救援不能及时赶到,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将被活活冻死。
当时真实的新闻画面
好在,萨伦伯格选择迫降的地方,毕竟是纽约市中心的哈得孙河。
率先赶到救援的,是哈得孙河上的一条轮渡船,随后,越来越多的船只收到救援信号后迅速赶来,官方的救援直升机也随即飞到,潜水员直接跳入水中去帮助体力不支的乘客。
救援船员围绕在1549次航班周围
正当乘客开始登上救援船只的时候,萨伦伯格还在已经涌入冰冷河水的机舱内寻找还没撤离的乘客。作为机长,他认为自己有义务确保所有乘客的安全。
在舱外机组人员的催促下,萨伦伯格最后一次检查了机舱,确认没有人留下,随后离开了即将下沉的飞机——他是全机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上岸后不久,萨伦伯格得到了一个让他欣慰的数字:
1548次航班全机155人,全部生还,包括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
1549次航班从起飞到成功迫降的路线,全程一共6分钟
6
毫无疑问,萨伦伯格立刻成了英雄。
媒体开始铺天盖地地报道这次迫降,而当时的纽约州州长戴维·帕特森直接把这次事件称为“哈得孙河奇迹”。
但很多民众所不知道的是,萨伦伯格和杰夫并没有多少时间体会“创造奇迹”的感受,因为他们在第一时间将面临NTSB(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详细调查——这次迫降是不是必须的。
NTSB组成了调查委员会,他们的调查目的主要是要确认两件事。
第一,这次事故是不是因为鸟的撞击产生的。
一般来说,鸟撞上飞机尤其是被吸入引擎后,往往尸骨无存。但好在1549次航班的水上迫降近乎完美,机体几乎没有损伤地被保存了下来。在从哈得孙河底打捞上飞机后,调查人员对飞机的两个引擎进行了详细的检测,最终发现了几十处鸟类撞击留下的痕迹和残骸。
通过分析验证,最终证明撞上1549次航班的鸟群,是正准备迁徙的加拿大黑雁。
萨伦伯格和杰夫关于“遭遇鸟群撞击”的说法被证实了。
第二件要确认的事,就相对要复杂很多,那就是——是不是1549次航班当时只能迫降哈得孙河,而不能返回机场?
为此,调查委员会最终请法国的空客公司做了电脑模拟和真人驾驶模拟,两次模拟均显示:在遭受鸟群撞击后,飞机均可以降落在拉瓜迪亚机场或迪特波罗机场的跑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