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一个符号化偶像背后的真实故事(第5/6页)
马里奥·特兰听了他的话又走进屋里。切倒在地上,痛苦地蜷起了身子,看到这位军人进来,说:“痛快点儿!”
第二声、第三声枪响。一枪穿透切的左肋,却没有伤到心脏,另一枪穿透颈项,子弹又飞到墙上,钻了进去,震落一些墙土。
格瓦拉遗体照片,有修女看了说,很像耶稣
因为万卡见他还活着,口朝下,发出临死前的呼噜呼噜声,于是踢他一脚,让他口朝上。随即马上开了一枪,枪口距目标不到1米,直接对准心脏。几个小时后,就是这个子弹孔帮助我判定出了他死亡的原因。
切所中4枪之间相隔多久?虽很难精确计算,但不会超过1分钟,因此切是在清醒的状态下死去的。而且当脑部没有中弹,因失血造成死亡的情况下,生命的持续时间和失血量成正比。由于最后一枪击中心脏,使血流入脑部,切是在最多不超过4分钟内死亡的。
致命的一枪穿透心脏和肺。几秒钟后,一股鲜血从他嘴角挂落下来,紧接着肺部的气体和血液结合的混杂物不断从口中噗噗喷出。
切就这样死了。
7
格瓦拉的遗体被秘密运送到附近城市的一所医院向外界展示。
为了证明处决的就是格瓦拉,玻利维亚政府切下了他的双手,以便用指纹等相关证据证明他的身份。最后,格瓦拉的遗体和多具尸体被秘密埋葬在一个军用机场里,后来被运回古巴。
1997年10月9日,是格瓦拉遇难30周年的日子,古巴国务委员会发出通知,确定当月11日至17日为国丧期,并确定将格瓦拉的遗骨以国葬的规格安葬在他生前战斗过的圣克拉拉。
11月14日,格瓦拉遗骨被移送圣克拉拉。当天,哈瓦那通往圣克拉拉的公路实行管制,任何闲杂车辆不得通行。圣克拉拉数十万群众涌向灵车经过的路旁,灵车经过之处撒满鲜花。
17日上午9时,安葬仪式开始。格瓦拉的遗骨被安放在格瓦拉广场中,同时被安葬的还有6名游击队员的遗骨。卡斯特罗在葬礼上发表讲话,颂扬格瓦拉对古巴革命的杰出贡献,称赞他是革命者和共产党人的楷模。
葬礼结束时,卡斯特罗亲自点燃了格瓦拉灵前的长明灯。
馒头说
周恩来同志曾对格瓦拉的游击战术有过这样的评价:[2]
所谓格瓦拉的“游击中心”,就是跑到那里放一把火就走。就像我们的盲动主义似的,脱离群众,没有党的领导。这种思想,在世界上相当一部分群众中有影响。……古巴的武装斗争成功是带有偶然性的……他们不是依靠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来逐步取得胜利的。自从这个偶然性胜利以后,他们又想在拉丁美洲甚至非洲到处用这种方式推翻亲美政权,必然不会取得成功。
看得出,中国的领导人对格瓦拉的评价并不高。
但这并不妨碍格瓦拉成为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最知名的人物形象之一。
无论是在纽约还是在伦敦,在上海还是在东京,在莫斯科还是在开普敦,格瓦拉的肖像早已风靡全球,出现在数以百万计的T恤、海报、马克杯上。他的“波普形象”,早已超越了各种意识形态和各种阵营,成为全世界不少人共同的精神图腾——哪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了解他。
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个人看来,格瓦拉作为一个符号的风行,固然有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开始萌芽的激进主义思潮以及左派风尚作为背景,但更多触动人内心的,还是他不断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自己的理想事业中去的那种精神。
在这个背景下,格瓦拉的理想是否靠谱,他的能力究竟如何,早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颗血色浪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