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九章 从《聪明的一休》说起(第4/7页)
有必要插一句的是,大明海禁,对于日本而言是一道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令,这意味着日本立国数千年来,第一次因为自己的存在,而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的政策走向——虽然并非良性的。
元中九年(公元1392年),足利义满结束了日本的南北对峙,重新统一列岛。
随后,他立刻开始和大明王朝套起了近乎。
应永八年(公元1401年),足利义满以准三宫的身份派出了特使祖阿和尚,带着国书和贡品来到了南京,几乎把能说的好话都给说了一遍,然后向明朝皇帝表示,我日本愿意跟你大明共进退。
当时朱元璋已经驾崩了,接班的是其孙子建文帝朱允炆,这人比起他爷爷来,性格要温和得多,自然也好说话。一看日本人那么诚心诚意地来进贡了,他就大发慈悲地以宗主国的名义册封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
足利义满在收到了建文帝的册封文书后,明面上回信一封以表谢恩,但实际上直接就把那东西拿去压了箱底,生怕让人给瞅见——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打天皇的主意,这一大和民族的光荣传统,朱允炆或许不明白,但足利义满却时刻牢记在心。
朱允炆是个老实人,见日本人那么亲热,只当他们是真心实意,于是便说那好,既然你这么有心,就帮我把那些成天在海上飘荡的倭寇给消灭了吧。
足利义满一口答应,表示你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
当然,这话说过也就当剿过了,毕竟倭寇活跃在中国的沿海一带,足利义满要真带着大军跑江浙沪闵去剿匪打仗,那明朝人该不干了。
但不管怎么说,义满的行为至少让中国人感到了诚意。
这是自遣唐使被废除以来,日本对中国最亲热的一次。当时日本方面满朝文武都觉得足利义满挺不是东西的,更有比较激进点的,在背后直接就说他是个“日奸”。
对此,足利义满全然不在乎,继续着自己跟大明的套近乎事业,这让很多人在唾骂之余也心生疑虑——为什么?
难道真的是害怕大明威武之师而做出的讨好之举?还是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爱屋及乌?
都不是。
正确的答案是:因为钱。
虽说明朝方面规定了寸板不许下海,但在实际操作中倒也不是铁板一块。出于恩泽四方的考虑,大明皇帝还是允许周围小国以朝贡的形式来中国做点小生意的,这叫做“朝贡贸易”。
明朝的朝贡体系最巅峰的时候,周围给自己纳贡的国家一度超过六十个。但这六十几个国家并非全都愿意诚心诚意地服从朱氏皇朝,大多数只是冲着“厚往薄来”这四个字去的。
自古以来天朝上国搞朝贡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施展大国威风,这个我们讲过很多次了,明朝也不例外,往往周围国家只是送来点不值钱的贡品,但我们却会还以丰厚的回馈,久而久之大家伙都觉得这有利可图,于是纷纷来称臣给贡品朝贡了——反正舌头打个滚也不吃亏,真金白银到手了那才叫实在。
在海禁时代,诸小国往往会借着来中国上贡的机会,带上一些自家的土特产在街头贩卖,然后再把明朝给的还礼带回家再出售,等于是两边牟利。对此,大明朝也是睁眼闭眼随他去,到后来甚至还会直接抽个税什么的。
当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资格来中国朝贡的,除了该国必须是大明所认可的友好邻邦之外,前来朝贡的使节团,也必须拥有大明王朝所发放的勘合。
勘合,就是允许外国人进入大明地界的许可证,说得通俗些就是营业执照,故而朝贡贸易有时候也叫做“勘合贸易”。
足利义满看重的就是这个,一手掌控一个国家的人,不缺钱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才会整天在建文帝跟前讨好,为的就是能拿一张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