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宗教改革(第5/5页)
所有的这一切都发生在1520年。此时,查理五世已年满20岁了。作为统治半个世界的君主,他不得不与教皇保持良好的关系。他发布命令,在莱茵河畔的沃尔姆斯召开一次公众大会,命令路德必须出席,并对自己的怪异的行为作出解释。这时的路德在德国已经成为他们的民族英雄,他慨然前往。在会上,路德拒绝收回他写过或说过的一切。他的良心只受上帝意志的支配,他愿意为他的良心而付出一切,乃至生命。
经过审慎的协商,沃尔姆斯会议宣布路德是上帝与人民的罪人,禁止所有的德国人给他提供庇护和饮食,并且禁止阅读这个异端分子所写的一切书籍,哪怕一个字都不允许,但是这位伟大的改革家却平安无事。对于德国北部的大多数人来说,沃尔姆斯敕令是一项令人愤怒的蛮横文件,应该受到断然唾弃。为了更好地保护路德,人们把他隐藏到维滕堡的萨克森选帝侯的一座城堡里面。在那里,他把《圣经》都译成德语,使所有人都有机会亲自阅读并自己领悟上帝的箴言,得到抗拒教皇的力量。
到了这个时候,宗教改革便不可能再是信仰和宗教的事情了。那些憎恶现代大教堂之美的人们利用这个动荡的机会,攻击并毁坏了他们不喜欢也不懂的教堂建筑。穷困潦倒的骑士们想强占原属修道院的土地以弥补过去的损失。居心叵测的王公贵族趁皇帝不在,迅速扩张自己的势力。在半疯癫的煽动者的领导下,饥寒交迫的农民趁着时局的混乱,进攻他们主人的城堡,并以旧日十字军的疯狂热情进行烧杀抢掠。
整个帝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一些王公变成了新教徒(追随路德的“抗议者”),他们迫害辖区内的天主教徒。另一些王公依然是天主教徒,便绞尽脑汁地要绞死那些新教徒。1526年,在德国召开了斯贝雅会议,试图规范臣民的宗教信仰问题,会议宣布了一条法令,即“所有臣民必须信奉其领主所属的教派”。这项命令把德国变成了一盘散沙,成百上千个信仰不同的小公国和小侯国相互敌对,彼此征伐,造成了在今后的几百年里政治上得不到正常发展的局面。
1546年2月,路德去世了。他的遗体被安葬在29年前他发出著名的反对赎罪券销售呼吁的维滕堡的宫廷教堂里。在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里,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嘲讽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给替代了。多年以来,教皇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帝国突然之间便土崩瓦解了。整个西欧再度成了一个战场。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为了弘扬各自的某些神学教条,展开了难以想象的大厮杀。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些神学教义之深奥难解,简直就像伊特拉斯坎人留下的神秘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