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宗教改革(第4/5页)

不过埃拉斯穆斯提出的这些美妙计划并没有实现。由于他对待事物的方式过于理性,也过于宽容,无法取悦那些心急火燎的教会敌人们。人们期待着一位天性更强悍、更果断的人物来做他们的领袖。他来了,他的名字就叫马丁·路德。

路德是德国北部的一个非常勇敢的农民,拥有一流的才智。他上过学,是埃尔福特大学的文学硕士。后来,他是朵名沃会的重要成员之一。尔后,他到维滕堡神学院担任了大学教授,开始向那些冷淡的农家子弟解释《圣经》的道理。在业余时间里,他研究了《新旧约全书》的原文,很快他就发现,教皇和主教们所讲的话与基督本人的训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511年,路德因公来到罗马。这一年,波吉亚家族的亚历山大六世,这位曾为子女的利益聚敛大量钱财的教皇已经去世。朱利叶斯二世继承了教皇的位置。此人在个人品格上无可挑剔,可他却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打仗和大兴土木上,所以他的虔诚并没有给这位头脑严肃的德国神学家路德留下什么印象。路德非常失望地返回维滕堡,但更为糟糕的事随之而来。

朱利叶斯教皇曾经希望他无辜的继承者修建宏伟壮观的圣彼得大教堂,庞大的工程刚开工不久就需要修缮了。亚历山大六世已经花光了教皇国库中的最后一分钱,1513年接任朱利叶斯的利奥十世,处在了破产的边缘。他不得已恢复了一项古老的做法,以筹得急需的资金。他开始销售“赎罪券”。所谓“赎罪券”,其实就是一张羊皮纸,是人们用一笔钱换回来的一张承诺书,它允诺为罪人缩短他本应待在炼狱里赎罪的时间。根据中世纪晚期的教义,这样做完全是合理合法的。既然教会有能力赦免那些死前真心忏悔的罪人,那当然也有权力通过祈祷,缩短灵魂待在阴暗的炼狱里赎罪的时间。

很不幸的是,这些赎罪券要人们用钱来购买。但对教会而言,这样做确实是一条增加收入的轻松途径,另外,实在太穷的人也可以免费领取赎罪券。

事情发生在1517年。当时,一位名为约翰·特兹尔的朵名沃会僧侣垄断了萨克森地区的赎罪券销售权。约翰是一位擅长强买强卖的推销员。说实话,他敛财的心情太过于急切了。他的商业手法惹怒了这个小公国虔诚的信徒们。路德是一个异常诚实的人,盛怒之下,他做出了一件鲁莽的事情。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萨克森宫廷教堂的门上贴上自己事先写好的95条宣言(或论点),猛烈抨击销售赎罪券的做法。这些宣言全部是用拉丁文写成的,普通老百姓并不能理解。路德不是一个革命者,他也无意制造一场骚乱,他只是反对赎罪券这一制度,他想让他的神职同事们知道他对他们的看法。这原来只是教士和教授们之间的私事,路德并未打算煽动起世俗老百姓对于教会的成见。

很不幸的是,在那样一个敏感的时刻,全世界都开始对宗教事务十分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心平气和地讨论任何宗教问题而不立即引起严重的精神骚动是不可能的。不到两个月,整个欧洲都在讨论这个萨克森僧侣的95条宣言。每一个人都必须选择自己的立场,支持或反对路德。每一个毫不起眼的神学人员都必须发表自己的主张。教会权威们大为震惊,命令这位维滕堡的神学教授前往罗马,向他们解释自己的行为。聪明的路德很快记起了胡斯被处火刑的下场,拒不前往,结果,罗马教会开除了他的教籍。当着支持他的公众的面,路德焚毁了教皇的敕令。从这时候起,路德和教皇之间便不可能再有和平了。

也许路德本人也没有想到,他成了一大群对罗马教会心怀不满的基督徒的领袖。在德国,许多像乌利奇·冯·胡顿这样的爱国者都赶去保护他。维滕堡、厄尔福特和莱比锡大学的学生们提出,如果当局试图囚禁他,他们一定会誓死保护他。萨克森选帝侯(指那些拥有选举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力的诸侯)向群情激奋的青年们保证,只要路德呆在萨克森的土地,就没有人能伤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