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熙宁十四年宋夏战争结束后,石越以震主之功,被架空闲置。石越本人虽然没有离开京师,但石系官员纷纷被打压、调出权力中心。皇帝一方面在改革上信任吕惠卿,一面也重用文彦博、司马光等旧党大臣,实行“异论相搅”的制衡之术。吕惠卿为了树立自己在新党与朝廷中的威信,迎合自宋夏战争结束后宋朝内部盲目自大的舆论风向,大力在南方“蛮夷地区”推行所谓的“熙宁归化”政策,试图将过去的羁縻州县的部族,变成正式的编户齐民,以达成所谓“开疆拓土”,增加国家纳税人口的目标。
其实,持续时间数年的宋夏战争已经让宋朝的国库耗空。然而为了巩固收复的灵夏地区,宋朝汲取了太宗时的教训,在灵夏地区一方面依然保留重兵驻守,一方面对当地民众怀柔,同时强制将地方豪强迁往汴京居住,以免税政策吸引边疆移民,并且有计划地将裁掉的军队连家属一起安置在灵夏重要地区屯边,以求在短时间内消除西夏的影响,巩固在灵夏的统治。
与此同时,吕惠卿的交钞措施使得因大战而虚弱的宋朝雪上加霜,经济一度混乱。为了维持在两北的开销,宋军在益州的军费开支,几乎全部由益州路民众负担,而滥发交钞更加重了益州民众的负担,许多民众竟沦为“盗贼”。
为了对付吕惠卿,石越出奇兵推荐王安石为观风使,迫使吕惠卿接受,但王安石却拒不肯复出。吕惠卿通过手腕再次暂时稳固相位,并且借唐康案等事件与石越进行政治交易,石越亦有自己的打算,双方达成妥协。石越利用自己在西军中的影响力帮助吕惠卿赢得经略使的人选。文彦博因此辞枢密使。
石越与范纯仁决心合作。另一方面,王安石因为被司马光感动,也决定复出。在石越指使下,石系的蔡京率先向吕惠卿发难;而吕惠卿派往益州的亲信陈元凤,在益州背叛吕惠卿,投入范纯仁门下,令吕惠卿腹背受敌。为了自保,吕惠卿与舒亶更加疯狂,司马康竟因受刑而死于狱中。病中的皇帝闻讯震怒,令吕惠卿待罪,舒亶贬流。
而北方的辽国,因为一系列国内外问题,也决心向宋朝进行军事冒险。雪上加霜的是,在外忧内患之中,极度失望的皇帝病逝了。雍王赵颢终于没有按捺得住,发动宫廷政变,却被石、马、王联手挫败。皇帝留下遗诏,由高太后垂帘听政,并设置了六位辅政大臣,互相制约。历经几年的努力,在石、王、马三人的合作下,宋朝终于平稳地度过危机。石越的权位也更加巩固,但更受王、马二人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