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059章 北上无变数(第3/5页)

说到这里,张宣凝不由颜色难看之极。

张须陀,可所谓此时隋朝名将,开皇十七年二月,张须陀随行军总管史万岁前去进讨昆州刺史、羌族首领爨翫,大胜。

仁寿四年,隋炀帝继位,并州总管、汉王杨谅感到安全难保,遂于晋阳起兵反炀帝。张须陀又随并州道行军总管杨素平定叛乱。

大业七年三月,王薄率众,在长白山起事,达到数万人。张须陀带兵征讨,王薄连连大败,不得不度黄河逃亡,但是仅余五千人。

大业九年,王薄又联合起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义军十余万人攻打章邱。张须陀遣水军断其水运,自率2万步骑击之,义军大败,散军溃至津梁时,又被水军所拒。张须陀水陆夹击再次大败义军,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露布以闻。

同年,裴长才、石子河等率2万义军攻至历城,纵兵大掠。张须陀当时没来得及召集士兵,遂亲率五骑与义军作战。义军为其所吸引,遂引兵围攻。张须陀身陷重围,身上多处受伤,勇气弥厉。时城中援兵至,义军稍退。张须陀督军再战,大败义军,裴长才败逃。

大业十年,北海郡郭方预聚众3万,自号卢公,攻陷郡城,率部起义。张须陀大败义军,斩数万人,获辎重3000辆。

大业十年,张须陀击败拥兵十万的左孝友部,又击败拥兵十万的卢明月。

此时,地方官吏每与义军作战,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迎。唯独张须陀勇决善战,同时又长于抚驭,所以甚得军心,当时号为名将。

这样的人,如果真的隋炀帝在洛阳不动,那张须陀坐镇江都围剿南方起义军的话,以他之才,绝对可以压的住李子通和杜伏威部,那一时间,无论南北都无法动弹了,瓦岗军哪怕再强,也难以在洛阳几十万军的脚下发展,李阀也同样不能起事占领长安。

这样的话,隋朝中兴,还是有可能的。

张须陀镇压瓦岗军失败而死,其实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南北门阀的暗中算计,很大部分也是因为张须陀部这十年来,转战各地,屡破大军,无法得到修养,精锐折尽,将士疲惫不堪而导致的。

一旦张须陀死,瓦岗军大兴,攻击洛阳,其实南北就被切断,隋炀帝这才真正无天回力,只有等死了。

想到这里,张宣凝哈哈一笑,随着隋炀帝南迁,北方出现空虚,也就是在这时,英明如李密者,知道时机百年难得,因此才决心投靠贼众瓦岗军的吧?

这才是李密被朝廷通牒,逃亡三年,才在今年毅然投入投瓦岗军的真正原因所在,也是他拒绝张宣凝招揽的原因——此时,北方真是帝王之资,趁时而起,前途不可限量。

一个八柱国之一的世家,又是蒲山郡公,下此决心,投靠乱贼之军以起事,可所谓英明决断之极。

真是天下英豪,相比之下,依靠世家积累之力的李世民,单论才干,虽然未必逊色,但是的确不算什么了。

天下胜过李世民者,不能说不计其数,其实也大有人在,只是,争霸天下,是各种各样因素,特别是土地人结合的产物,并非依靠主君个人素质而决定天下。

如他张宣凝自己,如不能成功取得杨公宝藏,与李世民相比,就起点太低了,虽然未必真的没有机会,但是也是极艰难。

如能够取得杨公宝藏,就完全不一样了,五年之内,不需要为钱米兵甲担心了,虽然比不上李阀累世积累,也不会逊色太多,才可以爆发出来,有着争霸天下的资本。

这也是可以使宋阀合作的底牌。

宋阀占有岭南,自己最多再取下建安郡,就不能再南下了,因为那里就是宋阀的影响范围了,不过,也不必把宋阀看的太强,虽然那里有十几郡——南海、龙川、义安、高凉、信安、永熙、苍梧、始安、永平、郁林、合浦、珠崖、宁越、交趾、九真、日南、比景、海阴……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