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她被带入了大海(第4/9页)
癫痫是一种脑部疾病,这个事实在如今显而易见。但这个事实的证明却历经坎坷。而我们又一次地从大脑受损的有缺陷男女身上,发现了我们自己大脑的机能。1861年,在对单音节词重复的病人叹先生进行大脑尸检后,法国医生保罗·布洛卡为神经学家们提供了清晰的一手证据。这个案例是个特别的教材,表明语音定位于大脑皮层一个特定的区域,而不久后那些对癫痫的病源感兴趣的医生就正确地推测出了,癫痫这种常常持续引起语言和运动惊厥的疾病,也可能源于大脑相关部分的损伤。同样在19世纪末,补充了这种发现的进展在于,在对活的人和动物裸露的大脑部位进行电击后,人们发现这也会导致自动化的生理抽搐反应,即电击大脑表面的特定部分,病人的手指可能会抽搐。而电击另一个部分可能会导致其二头肌收缩。医生们渐渐产生出这样的观念——癫痫有时源于某种刺激,就像遭到电击之后,大脑的某些部分会自发地发生短路。他们猜测,这种惊厥可能是由肿瘤或疤痕组织,或其他的大脑损伤导致的。对病人的癫痫症状所进行的仔细观察,可以为医生寻找这个“癫痫中心”提供些线索,比如说,如果病人左半身抽搐,或许有理由相信他们的大脑右半球发生异常。而外科医生就只要把病人的右半脑颅骨打开,到处检查以寻找损伤。一旦他们发现问题,就会将那部分抽取出来。
最终,外科医生开始在手术期间使用电刺激,这有助于他们在进行不可逆的切除之前确定大脑的各机能的分区。这样可以保证他们不会误切,比如说不小心把病人的听觉、味觉或是视觉区域给切掉了。用电刺激大脑不但成为令脑外科手术更为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成为一种核心工具来探索精妙的器官定位。神经外科医生成为神经制图师,他们所做的不仅是勾勒出运动皮层的轮廓,还涉及皮层中所有复杂的分化,细化到哪一个脑区对手指进行控制,哪一个脑区对脚趾进行控制。
当布伦达·米尔纳在1950年到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时,那里的创始人兼首席外科医生怀尔德·潘菲尔德已经成为神经制图师之王。
与所有对大脑工作机制感兴趣的人一样,米尔纳也拜读并研究过怀尔德·潘菲尔德的“小矮人”插画。这些插图发表在潘菲尔德最畅销的著作《人类的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 of Man)上,并被许多学术或大众刊物所转载,这些插画简洁而有力地对神经解剖学研究进行了指导。插画分为两个图,都是一个奇怪的人类卡通形象,覆盖在另一个大脑区域图上。在第一个图中,这个人代表着运动皮层,那是一条只有3/4英寸宽的狭长神经纤维,拱悬在一个脑半球上面,中间部分微微向下弯曲,又接着连到另一个半球上。由于大脑两侧的运动皮层大抵相同,因此潘菲尔德的图只显示了一边半球。在其最顶端,他的小矮人将脚趾头插在两个半球之间的沟裂里面,这条就是所谓的中央沟,这样表示是因为皮层的这个部分受到电刺激时,潘菲尔德的病人脚趾头会抽动。按照连孩童都知道的顺序,接下来应该是脚踝,膝盖、臀部,然后是躯干,一直到矮人的肩膀,它有点儿向右边靠,因为大脑的顶部明显地倾斜。然后事情就变得奇怪了起来。首先,肩膀下面并不是脖子,如你所料潘菲尔德的矮人暂且还没有头,接着大概1厘米左右的距离,覆盖在运动皮层上的是手肘和手腕。还有,纵观全图,有个地方比其他所有的身体部位要占据更多空间,那就是接下来的手。他的手是巨大的。光是手掌根部就比整条腿所占的脑区要多,而他的大拇指简直就跟矮人小杰克·霍纳(Little Jack Horner)一样。大拇指甲盖的定点大约在皮层一半的位置,向下一点点儿,小矮人的头终于出现了。他像个尼安德特人一样,额头很短,因为潘菲尔德只有刺激很小一片神经的时候,才会引起额头抽动。出于同样的原因,他的耳朵也小到几乎看不见。然而,他的嘴却跟手一样巨大。潘菲尔德发现,通过对他病人的大脑电击,其中“代表‘吃’这个动作的皮层区域”在运动皮层的表面占据了很广的部分,因此电击其中一个部位可能会导致“动着舌头的咀嚼动作”,而去刺激旁边的另一个点可能会导致“发出声音的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