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她被带入了大海(第2/9页)
米尔纳表示,他那个版本的故事“一开始是准确的,但在第一句话之后,思路就走偏了,于是整个故事都变得面目全非了”。
然后她又问他,关于第一个故事,他还记得些什么。
他一个词都记不住了。他告诉米尔纳说,这是因为他“精力过于集中在第二个故事,”并且补充说,因而为记住第一个故事“制造出了可怕的困惑和混乱。”
他们又转而做一些别的测试,测试大概需要五分钟来完成。而后,米尔纳问他,关于之前自己讲的两个故事,他还能记得多少。
他茫然地看着米尔纳。
他一点儿也不记得米尔纳向他读过什么故事了。
布伦达·米尔纳自己曾乘坐一辆满载着矿石的美国邮轮上从英国的海岸出发,开始了一段航程。在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和她的丈夫彼得离开了他们在英国的家,启程前往北美。到了晚上,开放的海域中,任何光亮都会令他们被德军的U型潜艇盯上,因此船长命令他们关掉一切电源,蜡烛都不能点。他们向西行进了一个多星期,曲线行驶在月光下的海面上,避免船的路线被预测到。当他们抵达波士顿后,看到那辉耀的天际,米尔纳感到有点晕眩,她沉醉于那种光亮里,并因为一种突如其来的安全感与可能性而激动不已。之前一年,她与电气工程师彼得一同在英国一个受隔离的军用雷达研究中心工作。他们一直要与一种担忧做斗争,担心二人会被绑架,会被送出边境去为德意志工作,据传这种事情已经发生在同盟国许多前途无量的年轻科学家身上了。才华的确也会让你成为众矢之的。
米尔纳于1918年出生在曼彻斯特,她在一座周围满是飞燕草的老房子里长大。她的父亲是一位音乐评论家兼钢琴老师,她的母亲曾是她父亲的学生,他们年龄相差26岁。父亲比较特殊的工作时间让他有时间跟女儿待在一起,与她徜徉在莎士比亚、德语和数学里。父亲一直让她在家自学到7岁,那年父亲因肺结核而去世。她守寡的母亲把米尔纳送到一间女子寄宿学校,她在那儿表现得非常出色。后来她进入剑桥大学,本想学习哲学但最终选择了心理学。主要是因为她认为心理学家要比哲学家有更多的工作机会。
她于1939年毕业,并以优异的考试成绩获得了奖学金,这使她可以在剑桥额外做两年研究。刚开始,她在那儿研究的是感觉冲突,感觉冲突会发生在外部线索与内部线索不协调的时候,比如说,有时候你的本体感觉告诉你自己站直了,但会有一种视觉上的错觉让你看起来像是往左倾斜。1939年9月,战争的突然爆发使得那个项目中止了。米尔纳和她的剑桥同事被分配去另一个项目工作,即设计一套心理学能力测验,据说是要帮助军队选定哪些新兵适合做投弹手,哪些新兵适合做轰炸机飞行员。1941年她又被重新分配了一次,被送到一个雷达研究中心,也就是在那儿,她遇到了彼得。1944年,彼得出人意料地跟她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他要被调到蒙特利尔的原子能研究机构去了;第二句是,他想要米尔纳嫁给他,陪他一块儿过去。
这对新婚夫妇在波士顿吃了一顿厚切牛排和冰淇淋的晚餐,又在科普利广场酒店(Copley Plaza hotel)住了一晚后就动身向北,去往蒙特利尔。语言是米尔纳的一个优势,当她丈夫整天忙于把物质转化为能量的高精尖问题时,她在一家法语大学谋了个编制外的工作,为本科生讲授实验心理学基础。她发现自己的法语提升迅速,但是研究却荒废了。米尔纳在附近的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和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一起参加了一个研讨会之后,她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她决定去申请麦吉尔大学心理学系的博士生项目。赫布是个心理学家,当时他刚写了《行为的组织》(Organization of Behavior),这本著作假定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在大脑神经回路的基础上得以理解,后来这本书很快成为经典。就这样,赫布成为她的导师兼顾问,赫布在1950年6月告知她,附近的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有一个独立研究项目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