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旅 程 17(第3/6页)
飞离美国后,战机们通过空中加油和轮班接替的方式将一路护航,直至亚速尔基地起飞的同类战机来接班。继而从英国起飞的空中力量会来接替。整个行程万无一失。
晚宴开得相当成功。政治家们春风满面,夫人们容光焕发,食物精致可口,斟满了佳酿的水晶玻璃杯闪闪发光。
由于各国代表团刚刚经过长途飞行,根据美国总统的提议,宴会早早就结束了,客人纷纷回去休息。
第二天上午举行了全体会议。船上的大剧场已改装了能容纳所有代表的大会场,主宾后面坐了一大群随行工作人员,似乎个个都不可或缺。
第二天晚上与头一天相同,只是宴会的主人换成了英国首相,地方改在了能容纳二百人的烧烤餐厅。职位不高的客人可以去宽敞的英国餐馆,或其他提供餐饮的餐厅和酒吧。饭后,从纷繁的外交工作中脱身的年轻人纷纷跑去各自喜欢的舞厅和夜总会。
在他们上方的高处,驾驶台上的灯光已经暗下来了,戴维・冈拉克在那里指挥着邮船夜航。在他身前,一排等离子屏幕在前窗下面一字排开,显示着船只各系统的运行状况。
最前面的是雷达,扫描着半径二十五海里的海面上的情况。他可以看见两翼的那两艘巡洋舰发出闪动的亮点,还有更远处航行的其他船只。
船上有一台自动身份识别系统,这种设备简称AIS,可以读取周围几海里范围所有船只的无线电应答。这些应答经过电脑交叉查询后(电脑中装有劳埃德船舶登记数据库系统),不但能判定对方的船名,还能了解它的计划航线和货载,以及无线电频道等信息。
在女王号的两翼,两艘巡洋舰的雷达员也俯身在屏幕上注视着海面上的动态。他们的任务是确保远处的威胁绝对不能靠近他们中间疾驰的这个巨大怪物。即使是已经检查无误的无害的货船,最近距离也不得低于三公里。实际上第二天晚上,十公里之内都没有其他船只。
EC2“鹰眼”预警机的扫描范围要大得多,这是由于高度的原因。它的视线活像一个巨大的圆形光束,在大西洋上由西向东一路照射过去。它主要关注远处的海面,而不是船队附近的海域。它要在船队前方开辟一条十海里宽的通道,并向巡洋舰汇报前方是否有情况。针对这次任务设定的限度是前方二十五海里,也就是一个小时的巡航航程。
第三天晚上将近十一点钟时,“鹰眼”发出了一次小警告。
“前方二十五海里处有一艘小货船,在它预定航线以南两海里处。看起来停止不动。”
里士满伯爵夫人号货船并不是完全停着不动。它的机舱设在船体中部,螺旋桨在水中慢悠悠地旋转着,海上的流速有四节,这使它有足够的动力把船头迎向海流,保持朝西的方向。
那只充气快艇已经漂在水中了,一条系绳把它拴在船舶的左舷,在海流中轻轻晃荡着。一把绳梯从船栏垂挂到海面上。四个人已经在这艘依附在货船边的小艇上了。
另四个人在驾驶台上。易卜拉欣在掌舵,他凝视着前方的海平线,搜索着正在接近的第一批灯光。
那个印度尼西亚无线电专家在调试发射话筒的音量和清晰度。他身边站着英国约克郡利兹市出生的巴基斯坦年轻人。第四个是阿富汗人。一切调试完毕后无线电操作员朝年轻人点了点头。年轻人也点点头,坐在船只控制设备旁边的一把凳子上,等待呼叫。
呼叫来自女王号右舷相聚六链远的那艘巡洋舰。戴维・冈拉克清楚地听到了,其他值夜班的人也听到了。使用的频道是北大西洋航行的船舶公共波段。口音带有美国南方地区特有的长音。
“里士满伯爵夫人,里士满伯爵夫人,这里是美国海军蒙特雷号巡洋舰。听到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