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第8/10页)
“请你再说明一下。”
“做为一个由物质形成的存在者,我们完全属于自然界,因此受到因果律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自由意志可言。可是做为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我们在康德所谓的‘物自身’(与我们的感官印象没有关系的世界本身)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在我们追随我们的‘实践理性’,并因此得以做道德上的抉择时,我们才有自由意志可言。因为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也正是制定这项法则的人。”
“是的,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对的。因为是我自己(或我内心的某种东西)决定不要对别人不好的。”
“所以当你选择不要对别人不好时——即使这样会违反你自己的利益——你就是在从事自由的行为。”
“而如果你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你就不算自由或独立。”
“我们可能会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我们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的自我中心思想的奴隶。独立与自由正是我们超脱自我的欲望与恶念的方法。”
“那动物呢?我想它们大概只是遵循自己的天性和需求,而没有任何遵守道德法则的自由,不是吗?”
“对。这正是动物与人不同的地方。”
“我懂了。”
“最后,我们也许可以说康德指引了一条道路,使哲学走出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的僵局。哲学史上的一个纪元于是随着康德而结束。他死于一八O四年,当时我们所谓的‘浪漫主义’正开始发展。康德死后葬在哥尼斯堡。他的墓碑上刻着一句他最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艾伯特靠回椅背。
“说完了。”他说。“我想我已经把康德最重要的理念告诉你了。”
“也已经四点十五分了。”
“不过还有一件事。请你再给我一分钟的时间。”
“老师没讲完,我是不会离开教室的。”
“我有没有说过康德认为如果我们只是过着感官动物的生活,我们就没有自由可言?”
“有,你说过类似的话。”
“可是如果我们服膺宇宙普遍的理性,我们就是自由和独立的。我也说过这样的话吗?”
“说过呀。你干嘛要再说一遍?”
艾伯特倾身向前,靠近苏菲,深深地凝视她的眼睛,并轻声地说道:“苏菲,不要相信你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
“你是什么意思?”
“孩子,你要走另外一条路。”
“我不懂。”
“人们通常说:眼见为信。可是即使是你亲眼见到的,也不一定能相信。”
“你以前说过类似的话。”
“是的,在我讲帕梅尼德斯的时候。”
“可是我还是不懂你的意思。”
“唔……我们坐在台阶上讲话的时候,不是有一只所谓的水怪在湖里翻腾吗?”
“对呀。真是大奇怪了。”
“一点也不奇怪。后来小红帽来到门口说:‘我在找我奶奶住的地方。’多愚蠢的表演哪!那只是少校的把戏,苏菲。就像那香蕉里写的宇和那愚蠢的雷雨一般。”
“你以为…...”
“我说过我有一个计划。只要我们坚守我们的理性,他就不能骗过我们。因为就某一方面来说,我们是自由的。他可以让我们‘感知’各种事物,但没有一件事物会让我感到惊讶。就算他让天色变黑、让大象飞行,我也只会笑笑而已。可是七加五永远是十二。不管他耍再多的把戏,这仍然会是一个事实。哲学是童话故事的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