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台湾这些年(第3/8页)

“食人鱼有多大只?”交流会上,一个男孩眨巴着好奇的双眼问我。

我笑着用手比画道:“食人鱼小的这么大只,大的这么大只,但每一只都特别地好吃。”全场哄笑。孩子们的脸上一副未受欺负的神情,对更远的外面世界里的未知,充满向往。

在拔河训练室里,摆满了奖杯、奖牌,那是甲仙小学拔河队这几年的成绩,是这些孩子们的荣誉勋章,也是甲仙这片土地的希望之源。

我意外发现了一排旧鞋,鞋底一律磨得溜滑,鞋尖也都不争气地开嘴了,但它们却被像宝贝一样供奉起来,整齐地码在一起。甲仙小学的拔河教练张永豪说,这是甲仙小学拔河队刚成立时留下的,谁都舍不得扔掉。

训练室有几个铁片垒起的吊石,学生们身上绑着绳索,奋力拉起吊石,这是小学生拔河手们的训练器材。梁红自告奋勇地上去试了试,小脸涨得通红,吊石依旧纹丝未动。一小孩走过来,轻易就拉起60公斤的吊石,问他多重,小孩不好意思地说道:“55公斤。”

梁红不服气,要组队跟他们PK。我、梁红、阿忠哥,再搭配一个学生,我们混合组290公斤对阵小学生组270公斤,我们还讨了20公斤的便宜。我想着自己毕竟身宽体胖,不能太欺小,决定留点蛮力。

“预备”,教练一声令下,对面传来整齐划一的喊杀声。孩子们一齐后仰,双脚抵死顶住地面,靠鞋面与地面的摩擦力站定。我们这边因为缺乏统一口号,已经自乱阵脚,而对面偶有小朋友倒地,手也始终死死拽住绳子。孩子们的眼神坚定,释放出强大的气场。我开始能理解,为什么这群孩子,能给甲仙带来希望。

教练张永豪说:“孩子们参与拔河运动之后,他们会找到自信心和成就感,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在这个团队运动中,也能找到同学之间的向心力、凝聚力。”

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代表甲仙,获得全高雄市小学生拔河比赛的冠军之后,在接下来的台湾小学生拔河比赛中,又拿到了第二名。载誉而归那夜,这个乡镇像过节一样,全民狂欢。还留守在这里的乡民们,纷纷走上街头,打出横幅,夹道鼓掌。简易温暖的烟火在街头升起,鞭炮齐鸣,唢呐共奏,大家奔走相告,迎接着这些拔河队的小英雄们。

不放手,就有希望。

在甲仙被灾难和痛苦裹挟着,几乎要被人遗忘的时候,孩子们的成绩让乡民们再次升腾起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台湾纪录片导演杨力州将这个故事拍成了纪录片《拔一条河》,他问小朋友“你在比赛的时候是不是在想着怎么赢对方”,小朋友的回答是:“我们都没有想赢不赢,我们想的都是可不可以不要输。”

“大家团结一心不放松,抓住同一条绳子,好像就是甲仙的写照,就像拔河一样,其中一个放手,就没机会了;所以我们更没有理由懦弱下去,而应该坚强地去为甲仙做一些事。”阿忠哥说。

阿忠哥在甲仙是一个精神领袖式的人物,热心公益和公共事业,几乎甲仙每一个人都认识他。他也乐于去帮助每一个人,跟所有人说“加油”。

对于灾害的频频光临,阿忠哥执拗地认为不能全怪老天爷,他指着暴发洪灾的那条河说:“本来一条好好的河道,我们一直占,占到它河道变窄,它一直忍着,一直退退退,退到最后,大河忍无可忍了,跟人类把自己的东西要回来,于是灾害也自然而然地就来了。”

这就是大自然,人类和自然本就该是和谐相处。一味索取,大自然总会有“生气”的那一天。其结果是两败俱伤,必然饱含血和泪。

“我们这边的自杀率非常低。”阿忠哥仰起脸,一脸自豪。灾害过后,甲仙人自发组织了各种社团,拔起同一条河——不向自然灾害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