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之(第4/4页)
佩弦先生的稳健,没让他走到闻一多先生那样的道路,可是他的坚定,始终让他在大时代的队伍里没错了步伐(他对于新诗运动的认识之正确,可以说明这一点);再加上他的虚心和认真,他肯向青年学习,所以他能够在青年的热情里前进着,并领导着。他憔悴,他病倒,他逝去了。可是他的精神没生过锈,没腐烂过,永远年青!
一般人常提到他的《背影》,并且因此称他为散文家,我想这是故意小看了他。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毁灭》,——在中国是一首可纪念的长诗。可惜我没曾接触过他那奔放的诗人的一段生活。他后期所表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学术工作者,一个有良心的教育家。——教育家而有良心,是多么令人可敬呢!
有些人对佩弦先生现在为青年所爱戴是不大以为然的,甚而有人说:“这是被包围!”然而我们敢说这是最恶毒的诬蔑,诬蔑青年,诬蔑佩弦先生!真理只有一个,认识真理的人自然会牵着手前进,谁也包围不了谁,谁也左右不了谁!正是在这诬蔑声中,我们越敬爱他,越觉得他是一个稳健而坚定的有良心的教育家了!
1948年8月21日,写于北平
□读书人语
写悼念师长的文字总是亲切。不过因离逝者距离太近,“杂忆”往往易流于琐屑。李长之忆朱自清师,从临终未得一见,到清华初识、编《文学季刊》、抗战时在后方数度相见、胜利复员直至最后一次晤谈,所选事实皆亲自经历,自然是细微的,但始终能把定住对老师公正、拘谨、谦和性格的充分理解。文章主线分明,一个“清”字概括完了朱自清。虽然处处见出爱戴,仍能如实写出他渐入老境,及让传统的老师压去朋友倾吐的真挚。夹叙夹议到底,特别是最后说因了稳健使先生没走上闻一多的路,但其坚定的意志终于让他在大时代中没错了步伐,把全篇的思想升华。本文注重选材,调度得法,所忆对象有血有肉,可称得是一篇逼近真实的抒写历史性人物的佳作。 【吴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