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篇(第3/9页)

读到最后,诗意并未走完。这遒劲质直的四十个字,并非只是说陶渊明或苏轼,而更是作者自己的生命追求。

这就是宋诗,它不好看,甚至读来不上口。但若能细究其义,则蕴意无穷。

再看这一首:

早弃人间事,真从地下游。

邱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

身世从违里,功言取次休。

不应须礼乐,始作后程仇。

——陈师道《南丰先生挽词》

这是陈师道惨淡经营之作。南丰先生即曾巩,曾经教过陈师道写文章。因为得到曾巩的提携,陈师道逐渐在士林出名。苏轼很欣赏陈师道,想收他做门生,但陈师道“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他只对曾巩执弟子礼,拒绝了苏轼。

“早弃人间事”,这句是说曾巩逝去得早。“真从地下游”,作者恨不能陪先生到地下,随侍曾先生的左右。“从地下游”之说有其来历,白居易《哭刘尚书梦得》:“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邱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这里是说,先生虽然不能复生,但先生的文章却像江汉之水,永流不息。杜甫诗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王安石说曾巩:“曾子文章世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陈师道此联出处在此。

“身世从违里,功言取次休。”晋人杜预认为,在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件不朽之事中,立德不可企及,但立功与立言这两件事还是可以做到的。陈师道是说,曾先生这一生,有顺利也有坎坷,然而诸多的蹭蹬损耗了他的生命,使他未得高寿,以致立功与立言两个事业戛然而止,令人痛惜。

诗里的“从违”,“从”是顺遂,“违”是坎坷,但这里更多是指“违”。在古人诗中,正反义并举的一个词,其义常落在一端。如李商隐的“浮世本来多聚散”,诗人伤心的是“散”;苏轼的“存亡惯见浑无泪”,意思是惯见“亡”而无泪。

最后一联,任渊解释说:“后山(陈师道)自谓其材本自不及程、仇,不待议礼乐而判优劣也。”诗人是在感慨未能像隋代文中子王通的高足程元、仇璋那样,能够制礼作乐、流芳后世,有愧于曾先生的提携。

此诗感悼至深。对于第二联“邱原无起日,江汉有东流”,《许彦周诗话》评为:“近世诗人莫及。”

唐人同题材的诗,有着不同的面目: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李白《对酒忆贺监》

贺监即贺知章,是李白的贵人,他和李白的关系,类似于曾巩与陈师道的关系。《对酒忆贺监》的优胜处,在于一气而下,句无遗义,读两遍就能背下来。《南丰先生挽词》则更多顿挫之处,需要你中途停下去想,去寻味。

两诗相同的是作者沉痛的心情。不同的是李诗主讲与贺知章的交往、人事的代谢;陈诗诉说人生追求,激扬尊德行、道问学之精神。李诗重情,陈诗重志。

两者无高低。“诗言志”并非天然优于“诗缘情”。至于你更喜欢哪种风格,还要看你自己的天性。钱穆先生在《人生十论》里说,人生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跟普通动物的诉求一样,即让自己的生命活着;第二个步骤是做好自己的事业,以尽自己在家庭、社会中的责任;第三个步骤则是发展自己的天性,最终“足于己,无待于外”,达到德性圆满的境界。

钱穆先生特别提到,每个人的天性是连自己都不容易察觉的,需要不断尝试才能发现,例如同样的古文,你喜欢韩愈还是喜欢柳宗元,需要细细读过方知。

不读韩而斥柳,不知柳而斥韩,都是妄举。在这里,把韩柳换成唐宋诗,也是一样的。唐诗和宋诗并没有高下之分,我们各依其性去做出选择,才是最重要的事。已知唐诗的好,先别忙着轻薄宋诗,且看宋诗好在哪里,未尝不是为发现自己的天性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