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的传说(第3/15页)

这时候,大地躺在夏日美丽的景色里,田野上开始变得一片黄澄澄的,空气里充斥着干草的香味,枝头的绿叶还是青翠欲滴。孩子们怀里揣着面包和果汁来到田头上,农夫们辛勤劳动,忙得不亦乐乎;到了黄昏,年轻的姑娘们三三两两地走上大街小巷,她们不会无缘无故地突然狂笑,也不会孤独无伴地突然吟唱轻盈的民歌。从我这个年轻而又成熟的男子角度考虑,我要争取这分友情,与这些孩子、农夫以及姑娘一起,来分享他们出自心底的那种高兴,同时也相信,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这宁静的森林幽谷里,每隔两百步便耸立着一架风车,被马鞍溪呼呼地推着转动,就在这中间坐落着一座高大而整洁的大理石切割工场:仓库、切割车间、落坯车间、庄院、住宅以及小花园,看去一切都很朴实,坚固和令人愉快,既无杂乱的样子,也无崭新的感觉。工人慢慢地把大理石块仔细地切割下来,然后冲洗,精磨成石板和石片,这是一种默默无闻、精巧细致的生产活动,每个参观者看后都会产生莫大的兴趣。从这狭窄而隐蔽的山谷中,从这参天乔木和低矮灌树和一片狭长的草坪地带,发现有这么个工场,未免使人感到新奇,同时也感到可爱和诱人,里面尽是一块块大理石,有洁白如玉的,有蓝灰相夹的,也有五彩条纹的等等,不一而足,还垒着规格不同的石板成品,更有废角料和细微而发亮的大理石颗粒等等。我第一次参观后离开这座庄院的时候,由于好奇,口袋里便揣上一小块磨光的洁白大理石;好些年来,我一直把它当作镇纸放在我的写字台上。

这家大理石工厂的主人名叫蓝帕尔特,在我看来,他是这块物阜民丰地方上的土著,也是最富有的人家之一。他早年丧妻,由于离群索居的生活,也因为他独特的职业行当,就与周围环境和他人生活没有丝毫接触,这便形成了他那种与众不同的风格。他被大家视为一家富豪,然而,谁也不知他家的底细,因为在这幅员不小的地方,没人干这与他雷同的职业,因此也无法掌握他工作的程序和收益。他那种职业的特殊性,我还很难探索到。不过,要了解的话,就需要在那儿物色到一个人,让他与蓝帕尔特先生的周围邻居多打交道。不论哪一位,凡是专程拜访他,总是受到欢迎,也有宾至如归的感受,然而,要这位大理石切割者进而回访却是从来没有的。有时,他出席——这是十分罕见的——村里一个公开庆祝会,或者参加一次狩猎或某个委员会等,人们恭恭敬敬地接待他,并经过一番正常的寒暄后,却总落得个尴尬的下场,因为他安详地走来,像一个隐居者似的。用漫不经心而又一本正经的神态,向大家的脸上扫视一番。他从林子里匆匆而来,不久又急急而返。

有人问他,业务经营得怎样。“谢谢,还可以,”他说,但他却从没反问过他人。人们向他打听,上次大水,或者干旱,他遭到了损失没有。“谢谢,没什么意外发生,”他说,却也没有继续动问:“你们呢?”

从他的外貌判断,他是个顾虑重重的人,也许他已习以为常,也不想让人与他分担忧愁。

在那个夏天,我屡屡光顾这大理石工场,已成为一个习惯了。我不时散步一刻钟,来到这庄院和阴凉而昏暗的精磨工场,只见锃亮的钢锯很有节奏地在上下升降,石头的颗粒粉末应声向四下飞溅,又见沉默寡言的男子,站在机器前面操作着,工作台下面还听得哗哗的流水声。我愣愣地瞧着几个轮子和皮带,身子在一块石头上坐下,用后跟来回踩动着一个木轮,或者踏着碎石和碎木片,使之发出轧轧的声响,我聆听着水流声,点上了一支雪茄,享受这清静而凉爽的片刻,然后又转身离去。我几乎没碰到过那位主人。如果我要专程找他去,这也是我经常干的,就来到老是像打瞌睡那样静悄悄的小住宅,走进过道时先把靴子上的泥巴刮个干净,再清了几下喉咙,于是不是蓝帕尔特先生,便是他的那位千金奔下楼来,把明亮的住宅房门打开,为我端来一把椅子,又递过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