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7页)
“让他自己说!”这位妇女由于一头疏于整理完全变形的电烫短发参差不齐地悬垂于脑前脑后显得有些邋遢。她显然是当事的一方,至今余怒未消,气咻咻地瞪着马锐。
马锐一声不响。
“你怎么不吭声了?你不是有理吗?”这位处于优势地位的中年妇女奚落着那个孩子,“刚才的凶劲儿到哪儿去了?有理应该理直气壮嘛。”
还是马锐的班主任,那个和马林生住街坊的李老师对马林生叙述了事情的发生经过。
今天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是政治课,由这位过去一直是语文老师的刘女士讲课。对马锐这个年龄的孩子讲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未免深奥了一些,因而政治课主要是进行简单的、是非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讲课内容就是帝国主义侵华史、从本世纪初到共产党在全国夺取政权前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耻辱,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和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杀。这位刘老师大概属于声情并茂型的,为了使那些枯燥的日期、统计数字显得生动有趣,讲述中加入了相当多的渲染和议论。在抨击帝国主义狰狞嘴脸时她使用了“恬不知耻”这个成语,但她把“恬”字念成了“刮”——刮不知耻。其实这也没什么,每个人都有口误的可能,翻开《新华字典》的任何一页都有叫多数人不认识念不出来的生字,谁叫我们民族语汇丰富呢?况且这个字念错并不影响整个意思的表达,本来可以混过去的,大概这位自信的刘老师反复强调了这一有力的词组,结果……
说到这儿,这位李老师有些语焉不详了,大致可以猜出,坐在底下听讲的马锐举手了,纠正了老师的读音。他的方式无从体察,想必是彬彬有礼的,因为刘老师开始并没生气,只是叫他坐下有问题课下提,不要影响大家听讲。接着,也许是刘老师再一次使用了“刮不知耻”,可以肯定,不是有意挑衅,谁会坚持错误呢?完全也只能是无意识地脱口而出。
“这下,马锐可揪住不放了。”李老师说。
他在座位上大声说(未经允许):“老师,念错了。”
可想而知,教室里响起了低低的窃笑,那一双双注视着老师的眼睛也失去了敬畏,充满了嘲弄。
刘老师在讲台上颇有些下不来台,但她还是克制住了(多有涵养),她耐心、和颜悦色地对马锐说:“请你不要影响课堂纪律。我说过了,你有问题可以下课后到办公室来找我交换看法,现在请你专心听讲。”
不能说老师没做到仁至义尽,这会儿不能谈的道理也讲了,但年轻人啊就是不知深浅得理不让人,马锐这时开始变得无礼,继续在座位上大声说:
“老师你错了,这用不着下课后再交换看法,我现在就可以给你看《新华字典》,那字念‘恬’而不是‘刮’。”
他有意示威似的举着一本打开的字典远远地指给老师看。
“我并不是爱面子不肯认错。”胸部肥大的刘老师对马林生申明,“我是为了能把课讲下去,不能因为我俩的争论耽误其他几十位同学的宝贵学习时间,当时课堂已经有些乱了。”
同学们交头接耳、嘻嘻哈哈,课堂上一片嗡嗡的低语声。一部分同学继续看着老师,不少同学扭过脸笑嘻嘻地看着马锐。
“有的同学就是爱显示自己,好像自己比谁都聪明。你真懂了吗?你要真的全懂了那你还坐在这儿干吗?不要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瞅着谁都不如你,这种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的态度老师最不喜欢,这种人将来没什么出息!”
“老师,到底谁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又最爱显示自己?”马锐笑着大声说。
接下来就变成两个人面对面互相点着名的交锋,逐步升级。
“马锐,你不愿意听讲,你可以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