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一章(第8/14页)
我说:“你们现在就有乞丐了啊。”
“他不是乞丐,”部长解释道,“他是一位艺术家。”
部长对那个通顿·马库特说了两句,那人便过去把雕像取了回来——那是一个半裸的少女,和叙利亚商店里摆设的许多雕像没啥两样,它们还等着容易上当的游客前来购买,只是那些游客如今再也不来了。
“让我送您一件礼物吧,”部长说,他将小雕像递过去,史密斯先生面带窘迫地接过它,“这是海地艺术的典范。”
“我必须给那人钱。”史密斯先生说。
“没必要。政府在照顾他。”说完,部长开始带我们回到汽车上去,他扶着史密斯先生的手肘,引领对方走过破烂不平的路面。乞丐来回摇晃着身体,发出悲哀而绝望的喊叫声。他说的话没有一个字能听清楚。我想他的嘴里肯定没有上颚。
“他在说什么?”史密斯先生问。
部长没有理会这个问题。“不久以后,”他说,“我们会在这里建设一座体面的艺术中心,供艺术家们居住、休闲,并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海地艺术是很出名的。有不少美国人都在收藏我们的绘画作品,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就有很多例子。”
史密斯先生说:“我不管你说什么。我就要给那人钱。”他甩开社会福利部长那只保护着他的手,转身跑向那个没腿的残疾人。他掏出一沓美钞,伸手把钱递了过去。那残疾人难以置信地看着他,目光中透着恐惧。我们的司机作势想过去干涉,却被我拦住了去路。史密斯先生弯下身,将钱塞进残疾人的手心里。残疾人立刻使出吃奶的力气,开始摇晃着身体爬回斗鸡场。也许他在那里有个可以藏钱的洞……司机的脸上现出一副恼怒厌恶的表情,就好像他被人抢了似的。我觉得他甚至动了拔枪的念头(他的手指伸向了腰带),想结束至少一位艺术家的性命,可正往回走的史密斯先生挡住了他的弹道。“他可算是做了笔生意。”史密斯先生带着满足的笑容说道。
治安法官刚才站了起来,越过操场望着在他的单间外发生的这笔交易——站起来时他就像个巨人。他手搭凉棚遮在眼睛上,以便在强烈的阳光下看得更清楚。我们回到汽车上坐好,一时间大家都沉默无言。随后部长开口了:“您现在想去哪儿?”
“回家。”史密斯先生干巴巴地说。
“我可以带您参观我们建大学的选址。”
“我已经看够了,”史密斯先生说,“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宁愿现在就回家。”
我回头望去,只见治安法官迈开两条长腿,正跨着大步跑过水泥操场,而残疾人也正在摇摇晃晃地拼命朝斗鸡场爬去;他让我想到了一只仓皇逃回洞里的沙蟹。只差二十码远他就可以爬到了,但他毫无机会可言。一分钟后,当我再度回首时,杜瓦利埃城已经被我们车后扬起的漫天尘土遮蔽得无影无踪了。我什么也没对史密斯先生说,因为他正在为自己完成了一件善举而开心地微笑着。我想他已经在默诵排练自己要对史密斯太太讲述的故事,好让她分享他的这份幸福感。
我们驶出几英里路以后,部长开口了:“当然,公共建设部长对游览区也负有部分责任,还有旅游局长也必须事先打好招呼,不过他和我私底下是好朋友。如果您愿意让我做出必要的安排,我会保证让其他人也都能得到满足。”
“满足?”史密斯先生问。他倒也不是个天真单纯的人,尽管在邮局外遭遇乞丐围堵的经历并未令他动摇,但我相信在杜瓦利埃城见到的一切已经让他睁开眼睛恍然大悟了。
“我的意思是,”部长边说边从后座取出一盒雪茄烟,“您不会乐意卷进无休无止的讨论当中。我会把您的意见转达给我的同僚。来几支雪茄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