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词籍卷(第45/55页)

(四)书志 古今词学书籍浩如烟海,但现今有印本流传,为学者所易见者,仅属一小部分。本刊每集将发表新旧词学书籍的述评、提要,为古籍作著录,为新书作介绍,为词学研究及爱好者作访书指导。

(五)文录 发表有关词学的单篇杂文,如词集序跋、词人小传、论词书简、遗闻佚事等。作者不限存没,以未尝发表者为主。

(六)词苑 本刊不提倡作词,故不对外征求词作。但词学研究及爱好者不免见猎心喜,拟古习作。如承惠寄,亦当甄录,以供观摩,或者亦有助于文心韵律之商榷。但酬应倡和,无病呻吟之作,本刊未敢登用。

(七)琐记 丛谈札记,偶有一得,每篇不超过五百字者,用作补白。

(八)图版 本刊每集有图版四页,影印有关词学的书画文物。

本刊著述、文录、琐记三栏,欢迎国内外学者惠稿,文体不拘,要求简净。文献、书志、图版三栏,尤其希望国内外词学及文物收藏家惠借秘笈珍品,公诸同好。

(3)《词学》第一辑编辑后记

我们创办《词学》的计划,还是一九七九年秋间开始酝酿起来的,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困难,这个计划几乎不得不打消。但现在这个计划毕竟实现了。今天我们发排了第一辑的全部文稿,这是我们在半年以前所不敢期望的。

由于这个计划不是一开始就有把握,我们不敢公开对外征稿。几个月来,只是向少数熟悉的师友请求支援。夏承焘、唐圭璋两位词学前辈,非常热心帮助我们办成这个刊物。他们同意担任本刊的主编,对我们的编辑事务,随时给予指导。张丛碧、俞平伯、任中敏等十二位先生,都是深于词学的专家,他们同意为我们的编委,让我们随时随事请教。在本刊筹备期间,我们已获得他们不小的助力。现在创刊伊始,我们首先应当向他们致谢。

集中研究词学诸问题的专业刊物,在三十年代,曾有过龙沐勋主编的《词学季刊》,出版了十一期,因抗日战争发生而停刊。四十年来,这一门的刊物,一直是个空缺。我们不自量力地创刊《词学》,怀有为词学研究重振旗鼓的心愿,妄想以这个刊物来开开风气,藉此以“鼓天下之动” 。但望本刊问世之后,在古典文学的研究领域中,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号召更多的词人、学者,不论老年、中年、青年,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对古典文学的这一专业部门进行新的研究、整理和评价。

我们在这一集里特地安排了两篇文章,对宋代以来直到现在的词学研究情况,作一个简单扼要的叙述。说明过去的词学研究,有那些成果,指示今后的词学研究,可以有那些课题和门径。对于有志研究词学而正要入门的读者,这两篇文章,或者可以作为一堂导言课。一切学术研究的方向,用一句简单的成语来说,是“继往开来” 。我们志在“开来” ,必须先能“继往” 。要能继往,必须先能正确了解这个“往” 。

夏承焘先生给了我们两篇文章和几首近作词。夏先生几十年来,孳孳不倦地专心于词学,他的日记里也有许多关于词的资料。从日记中反映出来的生活情况,也可以见到夏先生研究词学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夏先生允许我们发表他早年的日记,从本辑开始,以后每辑都将有续载。

宋人作词,换头处句法常有不同,这是由于配合音乐性,作者认为什么句法为美,就用什么句法。清代万红友作《词律》,把换头句法不同的词,定为“又一体” ,这是错误的。夏先生从宋元词中找出各式换头改变的情况,归纳成一些实例。由此说明,词虽是格律很严的文学形式,但在换头处还是可以有相当的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