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离归(第3/5页)

“大君,功与过是非黑即白之事,如此功过相抵,不知将有多少灰色地带,暗垢丛生,屈原贪墨证据确凿,若不惩治,只怕将成为我楚国朝堂之硕鼠啊……”景颇急切道。楚王忽然抬头看向景颇,冷冷一眼,目光如寒刀,吓得景颇浑身一凛,不敢再言。

“证人已死,本案无法查明,屈原,不谷念你心系百姓,免你一死。如今秦楚开战在即,不谷决意免去你县尹之职,你明日便回郢都,随军出征!”

夕阳斜照,江中金灿点点。水鸟啾鸣,翅膀低低地掠过水面,直直地飞向远方。

楚王与屈原在江边负手而立,江风习习,衣袂飘飘。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灵均,这两句辞,你可还记得?”楚王看那一江春水、一面春山,静色道。

屈原微微点头:“鄙臣的《橘颂》,自然记得。”

“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当年你因一首诗名满天下,不谷封你为文学侍从。后来端午大典,你吟诵这诗,亦救了不谷的命。”

屈原浅浅一笑,往事历历。楚王继续道:“那时,所有臣子皆视权县为龙潭虎穴,布满暗礁险滩,只有你主动请愿,不谷亦是力排众议,才有你这权县县尹。”

“大君知遇之恩,鄙臣没齿难忘。”屈原欠身一拜,恳切道。

楚王却忽然一顿:“如今看来,那些阻拦不谷的大臣们不无道理,你自来权县,几经劫难,次次死里逃生,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你可知为何?”

屈原不语,为何?无非他不能同流合污,助纣为虐。

楚王轻轻一笑:“灵均可知,同流者未必合污。”

屈原一惊。其实自楚王与他独行江边,寥寥数语,他便知这仍是与他心有灵犀的熊槐,不禁心中安慰。“灵均宁愿横立水中,亦不愿与泥沙俱下、随波逐流。”

楚王无奈一笑,他知道屈原这性情亦有被他纵容的成分,但就是亦恨亦爱,竟说不清,只能耐下性子缓缓道:

“灵均,你这次为何身陷囹圄,你可明白?”

“必是有人假阳角之手陷害我。”

“陷害一事,谁人看不出来?又何须你来告诉不谷。”楚王冷冷一笑,“你竟没有细想,贪污例钱之事,仅是恶人陷害这么简单?你历次命悬一线,就从未想过这背后根本吗?”

屈原一怔,恹恹道:“不过是我乱了这里的规矩,动了权贵的利益。但权县百姓的生活变好是实在的,‘林鬼’变回人是实在的,那些贵族不过养尊处优惯了,越是这样,越是该打破。”

楚王哑然失笑。这席话让他想起昔日的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会不顾一切去做,他不过这些年才明白即使身为君王,凭一己之力和一意孤行,不用多久,便会溃败而终。屈原,他终究还是太年轻。

“灵均,你慢慢就会知道,要做一个治世能臣,需要的不仅是勇气,不仅是知识与智慧,还要有对人情世故的体察,对各方势力的调度运用。你一人血肉之躯,抵得过多大的恶势力?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你要做的是争取更多的人之后,再将这墙推倒重建。”

屈原默默垂首。楚王又说:“如今,这朝堂大小之事,你以为皆是由不谷随性做主吗?真正替大楚做主的,是昭家,是景家,是你们屈家,亦会是大楚每一个子民。如果不谷事事坚持己见,不权衡得失利弊、轻重缓急,这楚国,早就散成了一盘沙。”

一席话说得屈原若有所悟,楚王看着他道:“你年轻有锐气,不谷不怪你,但是,在一次次意外和砺炼中,你得有长进。”

屈原面红耳赤,一拱手道:“灵均明白。”

此时,一阵喧声从身后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