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8/8页)
周自衡这就有话说了,他指向不远处的作坊群:手工皂作坊、酒坊、还有玻璃作坊,将东山渡上的百姓们在自家做工的事情向魏徵娓娓道来。
魏徵拧起眉头:“靠‘工’吗?”
周自衡反应了一下才明白他的意思,他纠正道:“靠‘工’与‘商’。”
魏徵意味深长的看着他:“所以,这是你大办工坊,行商之一事的缘由?”
“一开始只是为了贴补家用。”周自衡坦然道,“后来则是因为很多事情都需要用到银钱。比如内人的医学研究,每一样都要钱,还有我的试验田,也每一样都要钱。”
周自衡其实知道他想说什么,士农工商,工商排在后面,地位不高。魏徵是儒士,自然也遵循这样的认知。他原本想要好好的和他探讨一番这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但转念一想,现在就聊这个,未免过于交浅言深了,而且容易陷入到争执中,便只是巧妙的将开工坊经商一事和医学农学挂上钩——虽然,本来也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俩。
果然,魏徵虽然不懂其中名词,但并没有继续追问。
他只是语重心长的叮嘱了一句:“虽如此,学问也不要落下。如今虽不像魏晋那般只知清谈,但在长安城中,才学依然是受人看重的东西,会为你赢得尊重和敬意。”
周自衡知道他是在提点自己,连忙谢过。
就好像后世的研究员一样,光是埋头苦干不行,还得让掌握了资源的人能注意到他,能为自己的项目拉来关注拉来资金,除非他已经成为了权威泰斗级人物才能够跳脱出这样的游戏规则。
也行吧,好歹模式都是差不多的,他苦中作乐的想。
他和魏徵又聊了很多,聊了他接下来的计划,最近在读的书。他也趁着这个机会问了现今其他地方的一些形势。不知不觉,两人已经走到了东山渡口。
周自衡这才发现,跟着魏徵的两个护卫已经准备好了行囊,而渡船已经停留在那儿等着。
他有些错愕:“魏主簿今日就要走吗?”
他还打算请魏徵去家中吃顿便饭呢,昨日徐清麦听到那位文士居然就是魏徵之后大呼遗憾,深悔自己居然没有上去聊两句。
“魏某离开长安已久,到了该回去的时候了。”魏徵笑道,随即和周自衡告别,“周十三郎,相信你我会很快在长安城中相见的。”
周自衡看着他登上船,目送那船渐渐地远去,禁不住有些惆怅。
不愧是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一页的人啊,的确是极有人格魅力。一开始觉得是很端方严肃的文人,但聊下后却发现魏徵待他有一种长辈的温和,面冷内热,而且和他聊天特别舒适,因为不管自己说什么,他都能立刻就理解,甚至举一反三,这让周自衡在心中大呼过瘾。
魏徵其实也是这样想的,在船上,他让护卫从行囊中拿出纸笔,记录下刚才的一些谈话内容。周自衡这个年轻郎君,虽然限于年龄,一些想法并不成熟,但看待问题的角度却非常有趣,常常能让他耳目一新,甚至给他提供了不少的灵感。
他要先把这些记下来,免得时间一长就变得模糊。
魏徵心想,待自己快马加鞭回到长安,一定要让太子殿下尽快将周自衡召回长安。这样的人才放在司农寺里当一个九品的屯田录事实在是太屈才了。
他没想到的是,不用等他回长安,就在今晨,已经有内侍骑马驶出长安,一路朝着江宁县而来,手里拿着的正是李世民召周自衡回京的旨意。
这还得从几日前,宗正卿李孝恭邀李世民家中饮宴开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