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6/8页)
周自衡翻身下马时,正好看到他看向河边的酒坊,两个护卫在远远的跟着。
“魏主簿!”
“周录事无需多礼。”魏徵微笑道,“就和前日一样,陪我在这边走一走,如何?”
周自衡自然应允。
往河边走,可以看到远处其他的田地已经都收完稻子了,土里面只剩下短短的一茬一茬的根部,秸秆被堆成高高的垛,待这段时间晒干后就会被农人们拉到自家去,充作冬日取暖的柴火。
“整个润州屯今年水稻收了三千七百八十石,比起去年多收了一千多石,周十三郎,你功不可没啊。”魏徵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感叹道。
周自衡刚想要谦虚两句,但心中一动,于是话锋一变:“可我觉得,这个产量还是不够。”
“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数字了。”魏徵颇感兴趣的看向他,“莫非周录事还不觉得满足?”
周自衡笑起来:“对粮食的收成,恐怕任何一个专门研究农业的人永远都不会满足于当下。”
他问魏徵:“魏公是不是觉得,三千七百八十石真的很多?”
魏徵点头:“的确是很多,不说江南,即使是土地更肥沃的关中等地,恐怕也不过就是这个数字。”
他说的自然是亩产。
周自衡缓缓的摇摇头:“可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来说,这样的亩产量甚至还不能让他完全的填饱肚子。魏主簿,我曾经做过一些调查和计算,您要不要听一听?”
魏徵点了点头:“你说。”
周自衡沉吟了一下:“就按照一个成年男子吃饱的饭量来算,一顿需要吃到五到七两米饭,就取个中间值,六两。现在大部分的人一般一天吃两顿,那一天需要消耗的米饭就是十二两。一年三百五十六天,需要消耗的米饭量就是四石有余,五石不到。”
魏徵咦了一声:“你的这个算法倒是很有意思……”
他的数学心算能力当然没有周自衡好,在心里反应了一下才得出这个数字,点点头:“四石有余……这是米的重量?”
“是,这是米的需求量,而不是谷子。”周自衡很钦佩他的敏锐度,“那我们再按照现在稻谷的出米率来算,一斤稻谷,在舂完之后,只能剩下半斤米,或许还更少一点。”
魏徵跟上了他的思维,若有所思:“也就是说,三石谷变成米,最后便只有一石五。”
“是。而且您应该也知道,一顿饭吃六两,其实还是我往少了说。”
现在可不像后世,一顿饭能有好几个配菜,肉啊鱼啊蔬菜啊都有,任君选择。现在的普通农户人家,荤腥只能在过年过节时吃上,平时也就一些野菜糊糊。好在这边水域多,时不时还能吃上点鱼,就是一顿好饭,但油脂类是奇缺的。这也就意味着,主食是他们唯一能摄取到能量的东西,需求自然会更大。而且干农活消耗大,本来就吃得多,他接触过的年轻力壮的汉子们,要放开了吃,可能一顿就能吃一斤甚至两斤。
周自衡继续道:“以甲字屯的赵六家举例,他们总共收了一百三十二石,自己留下六十六石,这些谷子变成大米,也就是三十石左右。”
如果算上米糠,那还能再多一些。
“赵六一家五口,两个孩子算一个成人的量,以堪堪吃饱为界,单纯是口粮就需要十六石。”
魏徵已经渐渐明白了过来:“再去除掉要交的户税,赵六家里只能剩下十石左右。”
屯户不用交地租地税和“调”与“庸”,但是要交户税。
两人缓缓的在河边走着。
“这十石,要留下一些作为应付天灾和意外的囤粮。真正可以动用的估计也就五石。”周自衡替魏徵将横刺过来的芦苇挡开,“五石米,换成银钱,按照市价大约两三百文。”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