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园长(第3/4页)
李谕纳闷道:“您还要在实验室工作?不是已经当了三一学院院长与皇家学会会长?”
汤姆逊解释说:“我在这儿工作了三十五年,实在离不开,所以请求学校允许我保留几间实验室,以及部分助手和实验人员。”
卢瑟福笑道:“作为实验室主任,我不会管辖汤姆逊教授的私人领地。”
汤姆逊表现得很大度:“我知道你肯定也希望得到威尔逊的帮助,放心,他大部分时间都会负责你的工作。”
李谕知道卢瑟福想做什么:“原子嬗变的证据很难找到,必须改进云室,拍摄数十万张照片,才有可能从中发现一两个有力证据。”
卢瑟福说:“我已经与布莱克特做好为之花费五年的打算。”
元素的嬗变实验实际上仍旧是卢瑟福当年α粒子散射实验的衍生物。
——要不提到卢瑟福就必然会说这个实验,地位的确太高,物理学十大最美实验之一的大名不是盖的。
卢瑟福关于元素嬗变的设想是,以前都关注α粒子撞击出了什么,那作为炮弹的α粒子去哪里了?是不是变成了另一种物质?
他提出两种猜测:一种可能是它与靶核结合起来了;另一种可能是它从靶核中反弹了出来。
具体的实验工作是布莱克特完成的。
原理并不复杂,就是观察云室中的反应,因为两种情况的表现完全不同,如果α粒子从靶核反弹出来,那么云室会显出三条从碰撞点发出来的轨迹,即α粒子、质子及反冲核的痕迹;
相反,如果α粒子和靶核形成一个复合核,则只会出现两条轨迹:质子和复合核的痕迹。
布莱克特基于这个原理,拍摄了四十多万张云室照片,然后仔细拣选,终于在1925年找出来8张显示有两个分叉轨迹的照片,从而证明了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的元素嬗变实际上是一种合成过程。
即α粒子被氮核吞并了。氮核吞并了1个α粒子后,质子数由7变成9;在合并时,它同时射出1个质子,质子数又由9降为8。这个质子数为8的复合核就是氧元素。氮元素N因为α粒子的撞击变成了氧元素O。
但因为这项工作出名的后来还是卢瑟福,新闻媒体大幅报道后,一些喜欢捕风捉影的记者再次疯狂吹嘘卢瑟福是“现代炼金术师”,写了一堆诸如《点石成金不再是神话!》《哦,卢瑟福爵士,转变元素的魔术大师!》等文章。
那个年代也讲究流量,许多记者不见得有深厚的科学功底,写出的文章难免有科学上的漏洞,渐渐地就让大众以为卢瑟福是个头戴金冠、身披鲜红大斗篷的魔术师,而他的助手们则成了一个个手挥蒲扇、瞪大眼睛瞧着黄金从玻璃瓶生成出来的学徒。
不少吃瓜群众误以为点石成金也是“科学的”,于是梦想一夜暴富,都去研究点石成金。
反正舆论愈演愈烈,但离科学的本质也越来越远。
为了这事,卢瑟福没少给报纸写文章澄清。
不过他自己有时候也解释不太清,因为多年后才严格地证实,用α粒子做炮弹只能轰击轻元素的核,对重元素无能为力。
重元素的原子核有很强的正电荷,对带正电荷的α粒子有强烈的排斥力。重金属又都是重元素,如金的原子量为79。
这里还有个隐藏“小彩蛋”:水银,也就是汞元素的原子量为80,紧挨着金,在一定意义上存在转变的可能性。
历史上东西方的炼金术师和道家炼丹师不可能知道元素周期表,更不可能知道原子量,却不约而同选择了水银来炼黄金,倒是一个奇妙的巧合。
反正布莱克特做的这个试验非常考验细心和耐心程度,好在正好是卢瑟福以及卡文迪许实验室所擅长的。
李谕在实验室见到了布莱克特,他现在只有22岁,非常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