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孝子慈孙(第4/5页)

他说的激动,朱高煦却不打断他,安静的做一个倾听者。

在老农的话里,朱高煦也了解到了当下北京周围的一个情况。

可以说,整个顺天府内老老实实种地的,基本都是三十往上的人。

他们没有接受过永乐年间的官学教育,只能在家里种地,亦或者等待南边矿场那种不需要技术含量,单纯出卖体力活的地方招工。

这个时代的人身体很好,但只限于年轻。

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经常吃不饱饭的干活,身体早就积累了不少疾病,许多人能活到五十岁便已经算是高寿。

虽说朝廷在各地开设了医院,但每天前往医院的人并不少,况且许多病症根本无从下手,检查不出来也只有回家等死。

至于那些接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他们要么就是从吏,要么就是去对技术门槛比较高的一些工厂做工,收入也不算低。

可以说,在老农的描述中,京城四周的许多城镇乡村基本都是依靠农业、冶铁、挖矿、制造机器等工弄业为主的生活,这也是当下整个北方百姓主要的生活环境。

他们不如江南的经济丰富多彩,在北方百姓还在因为衣食住行而得到保障而高兴时,江南早在洪武年间就开始各种娱乐类的经济。

花卉、玩具、赛马、相扑等等娱乐经济在江南玩的热火朝天,这种事情在北方是很难想到的。

可以说,北方的经济严重依靠朝廷的财政,一旦朝廷停下北方的建设,那北方上百万家庭就会失去收入来源。

单凭一个铁路工程,便养活了数百万人,而整个北方人口至今也不过才三千八百余万。

“若是朝廷提高赋税,将现在的十税一改为二十税三,那这些田地得好多年才能收回成本啊……”

朱高煦假装感叹,老农闻言脸色一变:“提高赋税……额……嘿嘿……”

老农的表情很尴尬,朱高煦听后便有了准备,轻笑道:“应该不会的,朝廷现在那么清明。”

“这倒是,我活了那么多年,从永乐十年到现在都很清明,很少有吏员敢明目张胆要钱了。”

老农附和一声,这让朱高煦松了一口气。

他折腾那么多年,起码把吏员贪墨的普通百姓的事情给解决了部分。

虽说现在吏员将目光投向了朝廷的工程,但这总比从百姓头上拿钱要好多了。

起码他若是真心想收拾,这群人他还能收拾的动,而百姓一旦被逼得叛乱,那自己就很难收拾了。

“多谢先生解惑。”

朱高煦对老农作揖,这让郭资和亦失哈等人纷纷紧张跟随他作揖。

老农见状也被吓了一跳,他这辈子还没有几个乡绅对他行礼呢。

“不敢不敢,乡绅既然无事,那我便去种地了。”

留下一句话,老农便回到了田间,继续自己除草的劳作。

瞧他离去,朱高煦也没有立马回京,而是以不同的方法,询问了四周十余里的百姓。

他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想看看百姓对于收税的态度。

现在看来,百姓还是很畏惧税收提高的,毕竟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瞧到百姓的态度,朱高煦便知道直接税是行不通了,唯有间接税才能帮助大明的财政。

财政搞不好,北方的工程一停,北方的经济虽然不至于回到一开始,但提升的空间便注定被锁死了。

后继之君能否能对北方如他这般上心,这种不确定的事情,朱高煦不能赌。

弥合南北必须要在他这一代结束,留给后人不是他的作风。

带着这类想法,朱高煦让亦失哈送郭资返回北京,而自己则是乘车前往了大明宫。

自上次他收拾了燕府派诸将算起,他也有大半年没来看朱棣了。

虽说朱棣身旁还有朱祁钺这个小家伙,但自己身为人子,总归得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