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番外之真正的结局(下)(第2/4页)

诸天万朝的人被震撼到了。

“向来只有躲着大军的黔首,哪有这样亲如一家拼死相帮的?”蒙恬等将不敢置信。

三国。

刘备一把抓住诸葛亮的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军师,这正是你当日在隆中与我所说!”

“太不可思议了,先前那般麻木愚昧之民,此时竟展现出此等风貌,华夏果然不会亡!”

先前还忧心忡忡地韩愈此时精神大振,恨不得自己也化作其中一员。

南宋。

辛弃疾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画面,他是在北方长大的,见到过百姓对王师的期盼,但也看过“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荒唐,他忧心百姓处北地日久,一样会忘记国耻。

水镜的内容告诉他,他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可水镜也告诉他,百姓之力是无穷的!只要,只要向后世做的那样,唤醒他们,何愁百姓不能同仇?大宋,不是某些人的大宋,他们要守护的,是自己的家园!

乐声激昂,红旗招展。军民一心,气势如虹。东方龙吟,华夏新生。

视频中的画面越来越明朗,战火之后的新生国民并未失去血性,而是又以极大的激情投入家园建设之中,这里看不到一个权贵高门,俱是干劲十足又爆发出惊天伟力的民众。

于是一座座桥梁被架起,一条条绝境变通途,一条条洪水偃旗息鼓,一亩亩良田风吹麦浪,一张张脸上笑容灿烂……

——敢教日月换新天。

水镜之下不知是谁一声哽咽,从阴雪层层浓云团团的冰冷鲁镇,到红旗招展下蓬勃殷盛的新生之国,他们见证了后辈的苦难,也见证了向死而生后用勇气与性命换来的幸福。

“华夏,不会亡啊……”

“是啊,好像还,变得更好了。”

由衷地感叹,是他们的欣慰与艳羡。

再多的申辩与阻挠,在这样如史诗壮阔的情境下都会显得苍白。

【综上所述,鲁迅等人的反传统恰恰是为了救亡图存,而向封建思想发起冲击,本来就是那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称帝没有用,复辟没有用,大清早该亡了!任何人,都不能去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如果执意要挡,那么只会被碾断双腿。】

总结的话语被楚棠特意放大,本是寻常强调的手段,放在这里偏有些示警的意味。

奉天殿。

朱元璋抹了一把脸神色沉凝,他开始庆幸自己当时没有被气昏了头,听了儿子的一句劝。

他将目光移向下面的朱棣,又移向朱标,一个拿华夏后路压他,一个搔中他的探究之心。为何反对明清两代理学,为何如此决然与传统决裂,原来是因为再不图变便要亡国灭种。而追根溯源,这祸根还是从他们这儿埋下的!

朱元璋只觉脑子有些发黑,祸及后世,这种罪责他哪里敢担?更何况如今天下人都看着!

轻轻呼出一口气,他下去拍了拍朱标的肩,又别别扭扭冲朱棣扯扯嘴角:“这水镜,看得也算值了。”

“父皇……”二人见状反倒有些犹豫。

朱元璋没说什么,转而道:“民心难定比起亡国灭种如何?既是看了,天下人都看在眼里,咱还能一门心思往死路上奔?”

方才的视频还是对他有所触动的,楚棠又以这样一段话作结,扎的还不是大明的心?朱元璋心情复杂,也觉得需要好好理理思绪,便吩咐道:

“楚棠说的内容,此前咱已经命史官记了,你二人去把卷宗领回来,仔细核实,再来与咱议议。”

朱标与朱棣点头称是,今日的影像也给了他们许多震撼,也知道父皇内心的担忧。不管怎么说,危局中有新机,既然选择继续观看水镜,总不能仍踏上老路。

太极宫。

贞观诸臣再次真心诚意地道了声陛下圣明,能在一开始就毫不犹豫决定继续观看水镜,这是何等的胸襟与眼光!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观看水镜何尝不是在顺应潮流呢?仙人是想让他们继续看啊!